links: Franklin Marshall Sac Chanel Chaussure Converse Nike France Abercrombie Longchamp Pas Cher Polo Ralph Lauren Sacoche Louis Vuitton Abercrombie Milano
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张振武:中国乳业现在怎么办?将来怎么干?
作者:张振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002  更新时间:2009/1/5 16:04:20  文章录入:makai  责任编辑:张东波

中国乳业现在怎么办?将来怎么干?

 

作者  张振武  2009-1-14

由三鹿引爆的乳业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信任度下降,消费量萎缩,对乳品行业造成整体打击。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候,全球经济危机也呼啸而至,更让乳品行业内忧外困雪上加霜。乳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畜牧业的主要角色,是大农业的重要角色,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三农的大棋盘上,不能缺少乳业这枚棋子。当前,我国乳业正处于危机时刻,在此困难时期,我们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产业安全问题,尽力支持帮助乳业度过难关,化危为机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产业安全:中国乳品产业当前面临生存危机

 

三鹿奶粉问题被曝光后,人们都将关注点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但是,我国乳业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产品安全”问题,更需迫切解决的应该是“产业安全”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全球乳业大国亦是强国的新西兰奶粉大幅降价,每吨价格由4000-5000美元降至2000美元左右,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向中国出口的奶粉价格降幅近50%。这个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出口商大幅降价,表明国际竞争对手进攻中国市场的力度加大。而且出拳快,出拳重,出拳准。

 

所谓出拳重,是降价幅度大,打五折降半价,一下子就降到中国奶粉成本价以下。在降价促销的杠杆作用下,国内乳品加工企业纷纷选择进口原料,不再有动力收购中国奶农的原料奶。这样下去的话,国内奶农的原料奶谁来收?三鹿事件之后,我国奶农的原料奶销售本来已经十分困难。新西兰工业大包粉的大量进口,将进一步挤占我国奶农的市场空间,他们的生存环境将会更为严峻。

 

所谓出拳准,是说新西兰进攻中国市场选择的产品准,使用的是精确制导武器。新西兰没有选择液态奶,也不选中国市场需求量较小的奶油奶酪,而是抛出“工业大包粉”这一战略产品。

 

为什么说“工业大包粉”是战略产品?

 

第一,工业大包粉这一产品形式,将牛奶由液态形式变为固态形式,保质期由几天延长至半年以上。这样,牛奶就由销售半径极短的‘地产地销’产品,变成了全球销售的工业化产品。乳业大国创新出“工业大包粉”这一战略产品,有效地提升了乳制品的生命力,提高了乳制品的市场覆盖面。

 

第二,牛奶由液态变为固态后,液态奶中85%的水分挤掉了,仅剩下干物质。产品体积缩小重量降低,包装费与运费降低,产品价值增加,成为适合漂洋过海跨国销售的产品。工业大包粉作为战略产品,为新西兰乳制品安上了翅膀,使其能够飞往中国,飞向世界。

 

“工业大包粉”是雪糕冰激凌、奶饮料的主原料,还可以分装成婴幼儿奶粉,也可以还原成液态奶。液态奶、雪糕冰激凌和奶粉是乳业的三大支柱产品,大包装工业粉一石三鸟,可以覆盖三大支柱产品。可以说,只要工业大包粉在中国市场上营销成功,新西兰就能把中国乳制品市场全部拿下。

 

所谓出拳快,表现在进攻时间的选择上,趁中国乳企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来。趁中国乳业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时刻,新西兰乳业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前,由于三鹿奶粉事件的不良影响,中国消费者对本土乳制品产生动摇,发生信任危机。选在这个时候乘虚而入,中国乳品产业链毫无抵抗能力,选择此时来攻城掠地占领市场,就如同进入无人之境一般。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国乳品市场销量下降,为保护奶农利益,国内乳品加工厂勉为其难仍坚持收奶。这些原料奶大部分被加工成保质期较长的奶粉形式,在当前销售困难的情况下,这些奶粉产品大多以存货形式放在企业的仓库里。新西兰抢在我国乳企的前头“开闸放水”,以极低价倾销,抢先一步把市场空间填满,进一步把我国乳业推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从逻辑上说,中国乳业下功夫解决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能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但这得有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从新西兰乳业进攻力度和速度看,国际竞争对手不会给我国乳业康复的时间。在新西兰“工业大包粉” 的强大攻势下,中国乳品加工厂在低价格武器面前,一定会举白旗投降,它们一定会选择进口原料。生产奶粉时,会用进口原料分装;生产雪糕冰激凌时,会用进口奶粉作原料制造;生产液态奶时,会用进口奶粉作原料加工“还原奶”。

 

这是为什么?因为进口原料价格便宜,因为进口原料质量可靠,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也因为国产原料奶丧失了信誉,给国际竞争对手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乳品加工厂是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的,不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谁的原料奶便宜而且质量好,就选择用谁的,这无可厚非。但是,国内奶农的原料奶谁来收?奶农的原料奶如果没人来收,这奶牛还怎么继续养下去?

 

奶牛养殖环节是乳品产业链的基础,如果奶牛养殖链条被搞残废了,就等于将中国乳业连根拔掉。届时,中国的乳品厂就是新西兰奶粉的加工车间,中国的男女老少都得喝新西兰牛奶,中国的牛奶市场就是新西兰的一统天下。如果中国乳品加工厂都选择进口原料,原料奶粉是从新西兰进口的,就等于中国土地上的乳品加工厂是给新西兰建的。中国乳品的包装袋都是利乐公司提供的,我们的乳品厂就等于给利乐公司建的。中国人吃的乳品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就等于我们多年来培育的乳品消费市场,是给新西兰、澳大利亚做的嫁衣裳。

 

这不是杞人忧天,我国大豆产业就已陷入这样的窘境。由于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价格低廉,与国产大豆有每吨500元左右的价差,榨油厂在低价格驱使下,不约而同地选择采购进口大豆。合资企业选择进口大豆,国内企业也选择进口大豆。这是因为国际粮商占领着资本市场的制高点,把持着商品市场的咽喉要道,利用市场机制,用价格作武器,让油脂企业围绕着它们的指挥棒团团转。在乳业问题上,如果我们仅仅关注食品安全,仍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国内乳品企业口诛笔伐“批倒斗臭”上,不注重产业安全,贻误了逃生的宝贵时机,乳业也将会重蹈大豆的覆辙。

 

读懂对手:弄清新西兰手持的兵器与采取的战法

 

现在,我们虽然不讲阶级斗争了,但需要讲博弈论。中国乳业要搞清楚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我国乳业的“头号强敌”是新西兰,也包括澳大利亚。他们是世界乳业大国,也是乳业强国,它们的“枪口”已经对准中国。对攻占中国乳品市场,它们有整体战略部署,有具体实施步骤,使用的是精确制导武器。我们不能有“天朝大国”的心态,不能小瞧新西兰。相反,中国乳业要读懂新西兰,学习新西兰。针对新西兰制定适应国际化新形势的乳业发展战略,争分夺秒地构筑防御工事,抢在2019年实施零关税之前,构建起中国特色攻守兼备的乳品产业体系。

   

1 新西兰乳业手持什么兵器?

 

1)新西兰选择放牧方式养牛,具有固定投入低的优势

 

新西兰拥有广阔的草地资源,年平均降雨量为6401500mm,雨量充沛气候适宜,一年四季青。新西兰优越适宜的环境为奶牛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饲养条件,新西兰的奶牛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在草原上生活。就是说,在新西兰养奶牛,不必建牛舍,也不建设养牛小区,不需要投资建设水、电、排污、采暖等设施。而我国是设施化养奶牛,牛舍牛场都需要投资建设,而且是靠贷款投资建设的,奶牛场户要承担资金成本,有还本付息的压力。我国乳业需要通过创新,变‘设施化’饲养方式为‘生态化’饲养方式,降低奶牛场固定投入。

 

2)新西兰奶牛场实行种养结合和自繁自养,具有饲养成本低的优势  

 

新西兰草场实行私有化,牧场主自家拥有草场,不用投资租草场,也不用花钱买饲草。自家的奶牛吃自家草地上的饲草,不用花钱买饲草,饲草成本是最低的。在我国养奶牛,由于追求规模化经营,养牛户自家没有草场资源,也缺少种植饲草料的配套土地。因此,饲草需要购买,饲料也需要购买,提高了奶牛场的饲养成本和交易成本。我国奶牛业应借鉴新西兰的做法,以农户为单位实行种养结合,由养牛户自家种植饲草饲料,以降低饲养成本和交易成本。

 

新西兰奶牛场的牛犊是自家母牛生产的,不是从外部购买的,‘奶源’成本低。我国奶牛业实行规模化导向,奶牛场只有迅速实现规模化,才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奶牛场就会不顾条件迫不及待地上规模,选择一步到位外购奶牛的发展方式。这样,就需要贷款建牛场,贷款买奶牛,而且是大批量买牛,养牛成本提高。为降低成本,我国奶牛业也应选择自繁自养方式,牛犊由自家母牛繁殖生产,一步步滚雪球发展壮大。

 

3)新西兰奶牛业具有人工成本低的优势

 

由于放牧饲养方式比设施化饲养方式节省劳力,新西兰根据自己地多人少的国情,就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放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利用草地放牧饲养奶牛,牧草是多年生的,不必年年种植,靠自然生长,较少人工灌溉施肥等投入。在人手短缺时,为了节省人工成本,新西兰选择用牧羊犬帮助管理羊群和牛群,让狗替人干活,不用付工资,亦能够降低人工投入成本。

 

4)新西兰乳业质量安全有保障,具有信誉形象好的优势

 

 新西兰保证牛奶等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是靠一招一式,实施的是全方位系统工程。养牛的自然环境是绿色天然的,奶牛的生产体系是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绿色健康的。新西兰通过树立绿色国家形象,取得了世界人民对其乳品质量安全的信任。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也要从源头抓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乳业生产体系。通过树立绿色国家形象,通过绿色的生产环境,通过绿色的生产方式,来取得消费者对乳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在新世纪里,人们更加关心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奶产品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关注产区的生态环境、奶牛饲养方式及动物福利状况等。这是全球化的大趋势,代表着人类食品消费的未来。我国应抓住全球有机乳产品市场需求这一战略机遇,以有机绿色奶产品为目标,构筑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有机奶产业体系。

世界各国从事有机农产品生产的,都是小型化和低投入的农户,不是企业化、规模化的大农牧场。德国、加拿大的有机农业,是以小规模的家庭式农户为生产单位。以大型规模化著称的美国,从事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农场也是小规模。我国人多地少,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是小规模的农牧业生产,非常适合发展有机绿色农牧业。有机绿色农牧业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比较多,能够让农民大量就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机绿色农牧业,适合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的国情。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是有机农业的基础,全球的有机农业,就是受中国传统农业启发而提出来的,这是我国农民的长项,是看家本领。这是我国从事有机绿色农牧业的传统技艺,有深厚的文化资源。有机奶产品是健康安全放心的农畜产品,因而售价较高,通过提质增值方式,可以让农民增收。由于畜产品需求弹性低,在目前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增加畜产品数量,在供求规律的作用下,会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奶贱伤农。由于增量增收的路子已走不通,从事有机奶生产,可以通过提质提效让农民增收。

5)新西兰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免了恶性竞争 

 

新西兰的畜牧业,坚持走新西兰特色的发展道路。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都是畜牧业大国,是唇齿相依的邻居,又是英联邦内的“弟兄”,自然条件相近又同文同种。它们虽然都是畜牧业的大国,由于成功地实施差异化定位,没有跟随模仿,避免了同室操戈般的恶性竞争。

 

在养羊业上澳大利亚主攻羊毛,是细羊毛的世界第一。而新西兰则主攻羊肉,是羔羊肉的世界第一。尽管新西兰也产羊毛,但以中粗羊毛为主,占世界粗毛产量的70%。澳大利亚以细毛超细毛为主,澳大利亚80%是美利奴细羊毛。由于实行差异化竞争,它们之间没有发生你死我活的恶斗。

 

新西兰不盲目追随世界畜牧第一强的美国,不搞美国模式的规模化设施化畜牧业,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放牧饲养方式。新西兰本国不种植生产玉米大豆(只种植青贮玉米,以补充饲草资源),如果追求高产,就需要补饲精料,而补饲精料,就需要从美国进口玉米大豆,如果从美国进口大豆,就会受美国的制约。为防止被纳入美国的全球产业体系之中,为保持产业发展的独立性,新西兰奶牛养殖放弃了‘高单产’,因而不用补饲精料,避免了受制于人。新西兰奶牛业不仅原料奶成本低,还不受国际市场粮价波动的困扰,使新西兰乳业得以稳定持续发展。

 

2 、新西兰乳业采取何种攻击战术?

 

我国乳业这次被三聚氰胺打倒,败得如此之惨,损失代价如此之大,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都知道,三鹿是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的乳业公司,而且是新西兰在中国唯一的乳业合资公司。中国乳业合资公司数量众多,为什么是与新西兰合资的中国公司制造了这个惊天大案?又为什么是在三鹿与恒天然合资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丑闻?而不是在合资之前。难道都是偶然巧合,没有必然因素?

 

三鹿出事后,我们为其惋惜,也为中国乳业担忧,回忆三鹿出事的前前后后,有些反常的表现值得我们思索。三鹿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之后,开始搞“大跃进”追求高指标,开始追求火箭般的神奇发展速度。开始追求中国市场奶粉第一的地位,开始追求销售收入超100亿,开始收购几十家乳品厂。三鹿合资后,也开始了对股票上市的追求,为实现这个目标,三鹿开始不顾一切追求企业高利润。

 

由此可见,三鹿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后,开始精神失常,企业行为开始变得疯狂起来。这是为什么?是国际资本入主中国乳企龙头后,向它们体内置入带病毒的软件,让它们精神失常,使它们行动发疯:诱使他们制造产能过剩,怂恿他们引发恶性竞争,在加工环节抢奶源,在销售环节打价格战,制造产业链成员利益扭曲,苦乐不均利益失衡,破坏了中国奶业商业生态环境。在恒天然注入资金扶持三鹿加入中国乳业内战行列后,中国乳业的战争局面即由‘两强争霸’转化为‘三国演义’,争夺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的生存竞争更加残酷。新西兰人明白:“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便耐心地等待“二桃杀三士”的好戏出现。

 

这不是设套么?是设套,但是这个套是我们自己钻进去的!三聚氰胺是在中国地盘上发生的,三聚氰胺是中国人添加到原料奶中去的,中国乳业的坏名声是自己造成的,也是中国人自己把自己的名声搞臭的,是中国消费者不相信自己的产品了。所有的祸事都是中国人自己惹的,这一切同新西兰没有关系!三鹿是这次中国乳业大地震的重灾区,大股东之一的新西兰恒天然竞太平无事!事到如今,我们只能‘叹服’对方手段的高明。

 

新西兰在乳品营销上也高人一筹,如在中国乳品市场的开拓上,没有四面出击,而是精准地选择了婴幼儿奶粉这个细分市场。经过若干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占领了婴幼儿奶粉高端产品80%的市场。这次中国乳业地震,灾情最为严重的是婴幼儿奶粉,中国乳业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已经全军覆没。中国消费者已经不相信中国自己的奶粉,转向进口奶粉。中国奶粉企业也高举外资品牌,推销新西兰、澳大利亚乳品的形象与概念,新西兰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乘势迅速上升,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新西兰人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了如指掌:在中国,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在小孩子身上都舍得花钱。新西兰针对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采取了高档高价战略。而工业大包粉的销售客户是乳品加工厂,工厂客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就“有的放矢”地对工业大包粉采取低价策略。在时机的把握上,抓住中国乳企发生信任危机,毫无反击能力的时刻,抛出工业大包粉这个战略产品,胜算的把握也比较大。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新西兰工业大包粉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雪糕、冰激凌、奶饮料的原料,成为“还原型”液态奶的原料,成为婴幼儿奶粉的原料。根据20084月签署的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协定,到2019年新西兰乳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关税将全部取消,实现零关税。届时,新西兰对中国乳品市场将实现全面占领。

 

中国乳业拥有的仅是庞大的产能,在这次乳业地震中,丢失的却是巨大的市场。“产能大”仅代表庞大,并不代表强大。如果市场空间被别人挤占殆尽,我们引以为骄傲的规模化养牛小区就会变成一片废墟,引以为自豪的现代化乳品加工厂会变成新西兰奶粉的分装车间。中国乳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极低,只能依靠国内市场来支撑。市场是乳业的生命线,国内市场资源是中国乳业的命根子,无论如何不能丢弃,一定要不惜代价守住国门。

 

城市型乳业与基地型乳业要“兵分两路”,城市型乳企要主攻巴士鲜奶,各自为战地守住自己的地盘,分兵把口地保卫大城市这个市场制高点。基地型乳业要利用东北地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东北地区肉牛、奶牛种群资源庞大的优势,采取低成本、高品质的技术路线和组织体系,主攻工业大包粉这个战略产品,为中国乳业发展壮大形成战略支撑。

 

分散突围:城市型乳企要分兵把口守住自己的地盘

 

“丢失了什么,就要找回什么,东西丢在哪里,就到哪里去找”。在这次乳业地震中,乳品行业丢失的是消费者信任。那么,就应该千方百计找回消费者信任。我们在这个地方跌倒了,就要有勇气在这里爬起来!恢复消费者信任这个艰巨任务,需要由城市型乳企来完成。因为,只有城市型乳企具备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优越条件。我国乳业在地域布局上,北京有三元,上海有光明,南京有卫岗.....在中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方乳业品牌,这些地域品牌的优势是什么?是当地消费者的高度信任是当地消费者对她的深厚感情!

 

北京三元,上海光明、南京卫岗……在当地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许多当地人是通过她认识了牛奶,有的人生下来所喝的第一口乳汁,就是她们给予的。很多人是喝着这些本地品牌的牛奶长大的。这些用几十年时间沉淀下来的信任和感情,是外地速生品牌难以取代的。城市型乳业在当地已经扎根,同当地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城市型乳业能够近距离地同当地消费者亲密接触,他(她)们的一举一动在当地都能产生影响,都是免费广告,都有公关效应。

 

在中国乳业遭遇信任危机的困难时期,在中国乳业大军压境的危险时刻,信任资源和感情因素就显得极其宝贵,就成为比黄金还重要的资源。因为,有信任就有消费,保住消费就保住了市场,保住了市场当然就保住了产业。如果我们纵容新西兰乳品趁虚而入,对中国本土乳品取而代之。人家用十几年时间,也能够让中国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适应,形成习惯,增进感情,产生信任,进而发生依赖。到那时候,强大的消费惯性已经形成,一切都难以挽回了。

 

美国大豆进攻中国市场时,最初也是采取低价渗透战略。由于美国大豆价格低,相应地豆油价格也低廉,使豆油具备了低价倾销的竞争优势。豆油就不声不响地挤占了菜籽油、花生油、葵花油这些国产油品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豆油的物美价廉还培养了中国人以豆油为主的消费习惯,造成国人对豆油消费的依赖。2007年中国豆油消费量高达863万吨,为全球豆油消费量的1/4,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3082万吨,为1996年进口量的30倍,为国内大豆产量的2倍。可以说,畸形的食用油消费结构是造成大豆巨量进口的重要原因。

 

城市型乳业在地域上布局在消费城市的周边,拥有当地消费者“信任和感情”等市场资源。现在,一些城市型乳企选择了差异化战略,围绕“新鲜”进行市场定位。如三元高举“鲜”字大旗,光明也在玩“新鲜”这张牌。新西兰乳品远涉重洋,没有条件玩“新鲜”这张牌。国人吃东西讲究新鲜,吃鸡讲究现场宰杀的鲜鸡,吃鱼讲究新鲜的活鱼。“新鲜”二字,适合中国人的消费偏好。利用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守卫市场地盘,可以不战而胜。中国乳业打鲜字牌,在产品结构上,以巴士奶为主,玩原汁原味的鲜奶,实行地产地销,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把家门口的根据地牢牢地守住。

 

城市型乳业以巴士鲜奶为主的产品结构,销售半径短,在当地饲养,在当地加工,在当地销售。化整为零地在区域内实现产销平衡,周转快库存小,不占压资金,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城市型乳业实行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产品质量安全能够有效控制。在这次乳业地震,三元、光明等城市型乳业表现出极强的抗震能力,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分散突围就是化整为零,就是各自为战,就是各个击破。当前,全球化竞争加剧大军压境,形势严峻逼人,城市型乳业要由“二线部队”转为“一线部队”。各城市地域性乳业品牌,要当‘小老虎’,不做‘大恐龙’,小也是美好的。要按照地域分工分兵把口,守住各自的地盘,对“入侵之敌”实施各个击破,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为防止“军阀混战”恶性竞争,中国奶业协会应尽快制定乳企区域布局规划,给城市型乳企划地盘,分配市场资源,让他们各自的地盘上精耕细作。这个规划要拥有“准法律”效力,如同城市规划的红线。不允许到处乱抢地盘打内战,不准越界开采破坏市场资源。保护奶农利益也要采取法律手段,如对原料奶进行原产地立法保护。借鉴国外的做法,生产液态鲜奶的原料必须来自当地的奶牛,不能用国外奶粉还原生产。

 

守土抗战:在东北地区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乳业基地

 

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拥有我国最大最好的森林,还有我国最大最好的草原,也是我国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耕地。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和大豆产业带,拥有巨量的玉米秸资源,可以通过“免铡就近青贮技术”,将其转化为“数量大、质量优、价格廉”的饲草资源,就近就地解决饲料问题。东北地区是国际公认的最佳奶牛饲养带,是我国排名第一的肉牛和奶牛基地。可以把当地数量庞大的西门塔尔肉用牛种群转化为乳肉两用牛种群,获得成本低、质量优的奶源。

 

基地型乳业要围绕低成本进行生产方式转变,推行以农户为单位种养结合,放弃投入大成本高的设施型养牛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化养殖方式转变。东北地区既适合发展肉牛业,也适合发展奶牛业。东北地区拥有数量庞大的西门塔尔种群,用来做母本,大规模引进乳肉皆优的德系西门塔尔做父本,采用冻精冷配等成熟技术,就能够形成庞大的肉奶两用牛种群。采取这样的技术路线,在东北地区既可以形成庞大的奶牛种群,也能够培育出庞大的肉牛种群。

 

1.推广“玉米秸免铡就近青贮技术”获得质优价廉饲草资源

  

   世界养牛业强国都拥有量大、价廉、质优的饲草资源,新西兰拥有面积大、质量优的草场资源。美国拥有面积大、质量优的土地资源,可以大面积地种植饲草饲料。通过种植专用青贮玉米,高利用率地解决能量饲料问题。通过种植苜蓿草,低成本地解决蛋白饲料问题。不必补饲精料,就能满足奶牛营养需要。还采取用机械化替代短缺价高的人力等措施,因而其饲养成本低廉。

 

我国五大牧区草原干旱寒冷草低矮,又退化沙化严重,无法走新西兰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路子。我国东北地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不能将耕地大量用于种草养畜。在我国发展奶牛业,如果缺少低成本的饲草资源,就不能与新西兰抗衡,就无法守住国门,必须根据我国的资源特点,开发出“量大、价廉、质优”的饲草资源,才能突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的玉米秸资源,是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玉米秸经过青贮,还是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青贮可以提高适口性,提高消化率,提高营养价值,是玉米秸利用的最佳方式,在全世界被普遍采用。但国外普遍推行玉米全株青贮,种植的是专用青贮玉米,连秆带穗全株切碎,制成青贮饲料。这种方式提高了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大大提高了能量、蛋白质的收获量。

在中国玉米产区,农民不愿接受玉米连秆带穗全株青贮,认为不把籽实收获起来,地等于白种了。实行玉米带穗全株青贮,不仅存在农民心理习惯障碍,也存在着比较利益低、机会成本高的问题。现在畜牧业收益低风险,农民将玉米粒与秸秆一起贮在地下,用来饲喂牛羊,最终能否挣到钱是未知数没把握,自然不愿带籽实全株青贮。

   

采取铡切青贮方式,虽然能够保证质量和饲喂方便,但在人手紧张、车辆缺乏的秋收大忙季节无法实施。待到收割时,玉米秸秆已经枯黄,丧失了玉米秸青贮地大好时机。玉米穗达到乳蜡熟期可以收获,而玉米秸仍然青绿,适合青贮的这段时间极短,仅二三周时间。这段时间非常宝贵,转瞬即逝,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就会错失良机。只有采取省人、省钱又操作简单的“免铡就近青贮”,采取极为省工简便的不铡切整株青贮、不长距离运输的就近青贮。,才能够在短短的两三周内,将青绿玉米秸青贮入坑。

 

玉米秸免锄就近青贮采取逆向操作的方式,由传统的“先铡碎后青贮”转变为“先青贮后铡碎”,对切铡时间进行置换,把农忙时的工作转移到农闲时来干。待到饲喂的时候,农忙季节已过,有充分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切铡处理,实行边铡边喂。玉米秸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好处多多,可以使玉米秸由地面堆放变为地下青贮,不占地面空间,不污染村庄庭院,减少火灾风险,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2 .饲养“肉奶两用牛”提高农民综合收益

 

由于片面追求奶牛高单产,我国奶牛品种选择清一色的荷斯坦,这种品种单一的养殖结构,这种追求高投入高单产的目标导向,这种推崇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导致养牛户只能画地为牢硬扛死守,缺乏弹性灵活,没有应变能力,不能与市场变化互动平衡,在波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陷入无法解套的被动困局。

 

东北农区如果转型发展肉奶两用牛,就拥有了弹性灵活。牛奶过剩时向肉倾斜,牛肉过剩时向奶侧重,反之亦然。养牛户拥有了微观调控的主动权,能够动态调节肉与奶的多与少,增强了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扩大了养牛业的生存空间。在东北地区需要把乳肉结合起来,将肉与奶具体地结合在每头牛身上,向肉牛要奶,实现乳肉结合一体化发展。饲养乳肉结合牛,奶农既获得牛奶的收入,也获得牛肉的收入,获得的是综合收益。

 

我国农业部已与德国有关部门合作推广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项目,并确定了内蒙古、吉林等七个项目省区。推广德系西门塔尔的号角已经吹响,东北地区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参与。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肉用性能与专用肉牛品种接近,远远高于奶牛。(成年公牛体重可达1200kg,育肥牛日增超过1300g,成年母牛不低于750g),产奶性能与荷斯坦牛不相上下(年产奶量可达7T)。

 

工业大包粉是乳品行业的原料,是战略产品。丢掉了工业大包粉,中国乳业就会象铁矿石一样受制于人。在东北建设乳业基地的目的,就是要占领这个战略要地,防止乳品行业主权失控。国产的工业大包粉,既要具备低成本优势,也要具备高品质的优势。新西兰的工业大包粉比我国同类产品蛋白含量高出两个百分点,而德系西门塔尔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都超过荷斯坦。如果东北基地用乳蛋白含量较高的西门塔尔牛原料奶,则能解决这一质量差距,通过建立东北乳业基地,提升我国工业大包粉这个战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东北地区肉用牛种群基础庞大,且多是西门塔尔改良牛,这是发展我国肉奶结合牛的宝贵资源,是现成的种群基础。实行肉奶结合牛的战略转型,不用耗费巨资大量到国外购买奶牛,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冷配技术,东北地区奶牛业就能低成本迅速地大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牛奶生产基地。同时,还能带动肉牛业低成本地迅速地大发展。

 

3 .实行“种养结合”让农民降成本增收益

 

我国奶牛养殖片面追求大型规模化,奶牛场户自家没有足够的草场进行放牧,也没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饲草饲料。所以,饲草需要购买,饲料需要购买,牛犊需要购买,劳动力也需要花钱雇佣。提高了交易成本,还导致整个饲养成本提高。实行种养结合,饲草饲料自家种植,劳动力来源于自家,牛粪由自家农田消化,牛犊来源于自家母牛,滚雪球式发展壮大。

 

所谓种养结合,就是种植也与养殖业在一个农户种紧密结合。在种养结合模式里,奶牛养殖户有配套的草场资源,或者有配套的土地资源,可以种植饲草和饲料。东北乳业基地要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采取种养结合模式,奶牛粪便直接进入农田资源化利用,减少了购买化肥的投资,降低了种田成本,费用低廉地实现了环保治污,提高了东北黑土地的土壤肥力。由于能够廉价获得饲草和饲料资源。牛犊也自繁自养自家母牛生产,能够利用实物资源替代短缺的货币,降低了农民从事奶牛业的资金门槛。

 

农户实行种养结合,在粮食行情好价格高时,他就多销售手中的玉米、大豆等,少养甚至停养畜禽。在玉米或大豆价格跌落卖难时,他就多饲养畜或禽。他不再盲目地饲养,而是根据市场行情饲养。他是种养结合的,农户既卖粮又卖肉卖奶,两条腿走路,可以脚踏种养两只船,左右逢源,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4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基地型乳业远离消费市场,产品结构是保质期长的工业大包粉及高温液态奶等。工业大包粉是雪糕、乳饮料、分装奶粉、还原液态奶的原料,客户主体是工厂,不是终端消费者,而工厂客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国产的工业大包粉要与新西兰的同类产品竞争,既需要有高安全度的品质保证,也需要具有低成本优势。

 

基地型乳业在具备较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要拥有较低的交易成本。需要在产业组织形式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奶农为主体吸纳涉奶成员单位组建农民奶业合作社。政府将乳品加工厂作为公共品提供给农民奶业合作社使用,让奶农获得加工销售环节利润。这样,在奶农家庭饲养的基础上,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组织体系,将外部收益内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在乳业地震之后,整个乳品行业都在转型再造,乳业龙头企业的生存方式也在调整转变。转型方向是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向品牌运营商转型。根据转型的要求,把饲养环节回归农户,把乳品加工厂回归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大而全纵向一体化”向“小企业+大联盟”转型,由实物一体化向虚拟一体化转型,由“大恐龙”向“小老虎”转型。

 

在乳业龙头企业转型之际,当地政府可以采取赎买方式,把乳品加工厂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廉价转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乳品厂已由商业资产转为公共品,政府在授权某一奶业合作社经营乳品厂的同时,可以让地域内的乳业合作社共享加工厂资源。由于乳品厂产权在政府手中,也由于是采取租赁方式,当某农合社经营不善时,可以采取“击鼓传花”的方式转租给其他有条件的农合社经营。

 

5.向东北乳业基地提供市场资源支持以降低市场风险

 

东北玉米在全国的地位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东北大豆在全国的地位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东北地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之重要,国内无人可以替代。一百年前有人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现在可以这样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可无玉米大豆,保障玉米大豆安全不可无东北地区”。在国际化、市场化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的玉米大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阶段性地出现了卖难问题,迫切需要国家给予支持帮助。

 

玉米大豆在我国粮食结构中的角色定位是饲料,玉米大豆不是终端消费品,而是中间原料产品,其终端产品是通过畜牧业转化而来的肉蛋奶。国家为东北玉米大豆提供政策支持时,由于终端消费者不能直接消费玉米大豆,必须途径粮库、油脂厂、饲料厂、肉乳加工厂等节点才能到达终端产品,而这些节点也需要国家逐一扶持。这样,就增加了国家政策支持的内容和环节,也加大了操作难度。

 

如果采取种养结合方式,让玉米大豆在农户手中转化为肉蛋奶,由原料产品转变为终端消费产品,国家就可以变扶持大豆玉米为扶持肉蛋奶。国家就可以比照“家电下乡”的操作方式,对购买肉蛋奶的城乡消费者直接补贴,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如果将玉米大豆等中间原料产品在产地变成肉蛋奶等终端消费产品,国家宏观调控直接操作终端产品就可以了,扶持政策的好处直接给予消费者,同时也扶持了生产者。

 

东北地区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尽快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为国家变扶持“玉米大豆等中间原料产品”为扶持“肉蛋奶等终端消费产品”创造条件。这样,国家扶持位于种植、养殖的微观经营主体时,把好处给予了种养结合型农户。国家扶持位于加工、销售环节的中观经营主体时,把实惠给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不论对‘分’的环节进行扶持,还是对‘统’的环节进行优惠,都能不折不扣地让农民得到好处。

 

为推进玉米大豆通过畜牧业渠道转化的进程,东北地区农户要实行种养结合,把种养两业在农户中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东北地区的农民同时也是牧民,他们既种田又养畜,玉米大豆等饲料在农户手中就地变成了肉蛋奶,国家把对粮食的托市变成对肉蛋奶的托市。在为农民解决卖难问题的同时,也让全社会的消费者受益。这样的操作方式,符合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向,也符合肉蛋奶的公益产品属性。

 

解决玉米的转化问题,可以由从事养殖的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民合作社建设小型饲料加工厂。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建设的小型饲料加工厂,具有投资小的优势。如果利用闲置房舍做车间库房,设备投资仅几万元。在玉米豆粕原料之外,占饲料总量的10%左右的微量原料,可以向专业饲料厂购买商品预混料来解决。这样,农民用自家生产的玉米加工成饲料,而且是采取“带料加工”方式生产饲料。种植玉米的农民就能够免遭卖难之苦,饲养畜禽的农民也不必借贷款购买商品饲料。农户通过种养结合方式,减少了多余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东北地区农户中推广种养结合生产方式,也能有效化解大豆的困难。在大豆卖难价跌时,国家可以对非转基因大豆油进行补贴,同时也对非转基因豆粕饲喂的畜产品进行补贴。非转基因大豆特色显著,比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附加值高。在东北产区直接转化为肉蛋奶,国家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就可以抛开原料大豆这个中间环节,直接对终端消费的肉蛋奶进行补贴。这项政策可以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方面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解决了生产者的卖难问题,还培养强化了国内消费者对非转基因大豆产品的消费习惯。既培育了国内特色产品的消费文化,还提升了国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东北肉蛋奶基地创建初期,政府主导输入市场资源非常重要。建立东北乳业基地更需要提供市场资源方面的扶持。如将学生奶、扶贫奶、救灾奶等政府采购项目定点在东北基地,将部队军需采购定点在东北基地,将大专院校肉蛋奶采购定点在东北地区。国家还要出面组织产区销区对接,如建立产区销区省际之间的产销互助协作关系。黑龙江、吉林、辽宁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建立定点产销协作。

 

            抛砖引玉:对中国乳业转型再造振兴发展的建言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国乳业陷入全行业危机,针对乳业面临的问题,各路专家纷纷开出各种治病的药方。现在,专家们开出的药方,多是针对防范食品质量安全的,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在这次‘手术’中,在解决食品安全疾患的同时,将其他的‘病灶’一并根除,让中国乳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则意义更为重大。

 

   1 中国乳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

 

制约中国乳业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牛场’问题,还是‘市场’问题?是供给不足,还是产能过剩?这个基本判断既是微观决策的前提,也是宏观调控的基础,如果误判了,就会在方向路线上出大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含糊折中。

 

笔者认为,中国乳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是产能阶段性相对过剩。奶价偏低的原因是市场空间狭窄需求不足!奶农杀牛倒奶的原因也是空间狭窄需求不足!乳企在超市里打价格战,是为争夺有限的市场空间进行的恶性竞争,原因也是市场空间狭窄需求不足!

 

有人把我国奶牛业存在的问题归结为:良种化水平低,饲养规模小,奶牛单产水平不高等,是对形势的误判。在产能过剩市场空间狭窄的前提下,仍然大力推进饲养的规模化,努力提高奶牛单产,采取这些增产措施的直接后果,只能是制造更大的产能过剩。

 

笔者冒昧认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是洋教条,不能违背国情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地推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是画地为牢,不是因地制宜,也没有扬长避短。没有考虑南方北方的资源环境差别,没有考虑城市型乳业与基地型乳业的不同,没有考虑应该具有不同的地域生态型;也没有考虑纯种奶牛与乳肉兼用牛及水奶牛等品种差异,没有考虑中国乳品市场的多样性,没有考虑应该具有不同的市场生态型。

 

由于有限的市场空间被新西兰等国际‘强敌’挤占,国产乳品产能过剩将会持续。在乳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上,不能只抓生产,不问销售,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腚,一手软一手硬。盲目生产就是制造过剩,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过剩对产业链健康发展的严重危害。要把控制产能过剩上升到防控“交通事故和矿难”的高度。现在,要集中兵力打好巴士鲜奶市场保卫战,奶业协会是乳业的‘欧佩克’,要给城市型乳企划地盘,发放巴士鲜奶的产量配额,让城市型乳企在自己的地盘上以销定产,化整为零地实现区域性产销对接平衡。

 

2强制性地将散养奶牛移入养殖小区有片面性 

 

有人认为,乳业食品安全问题是散养方式造成的,把农户分散饲养视为安全隐患。为防范三聚氰胺类似事件发生,提出用规模养殖小区替代农户奶牛散养。笔者认为,这种从方便监管角度出发,大幅度调整改变奶牛经营形式是片面的,对农民是有伤害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原料奶卖难价跌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奶农已经度日如年勉强维持。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由于消费萎缩市场低迷,原料奶销售更加困难。这时候,奶农已经心灰意冷欲哭无泪,如果再折腾他们,就是雪上加霜。

 

如果现在奶业形势好,农民养奶牛是挣钱的,让他们把单产低的奶牛更新成高单产奶牛,让他们由散养转型为集中化的养殖小区,让他们搞规模化饲养,农民也许会乐意接受。现在这种时候,奶牛业这样一种状况,还能再折腾农民么?农业部高鸿宾副部长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奶农为本,以保护奶农积极性为本,这是奶业克服当前困难和未来发展的基础。”高部长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说话,我们应该为他鼓掌。

 

  还有一种说法: “为实现规模化,为控制原料奶质量,把散户的牛转移到统一的养殖小区,接受统一的管理”,这种模式也是有弊病的。从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角度说,养殖小区是设施化养牛,与新西兰的草地放牧养牛相比,固定投入较大,运行成本较高,在饲养成本上处于劣势地位。从农户饲养成本的角度说,集中化的养殖小区制造了种养分离,养牛户缺乏种植饲草饲料所需的土地资源,因此,饲草需要购买,饲料也需要购买,因而提高了养牛成本,也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如果以农户为单位养奶牛,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养奶牛,农户可以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生产方式,饲草饲料利用自家土地种植,牛粪施入自家农田节省化肥投入。农作物秸秆不再烧掉,而是通过养牛转化成有价值的乳肉产品。农民在获得种植收入的同时,也获得了养殖收益。农民如果单一种地,需等到秋天才能见到回头钱。如果在种地的同时,也养奶牛,则可以通过卖奶渠道,月月都能见到回头钱。这是‘活钱头’,等于由‘年薪’变成‘月薪’,农户家庭有了现金流,日子就能够活泛起来。

 

另外,采取‘寄养’的方式搞规模化也不妥,让养殖户把自己的牛寄养到大型养殖场,实现饲养、防疫、挤奶的标准化操作,养牛户坐等分红,这实际上是‘归大堆’。种地养畜等农业生产活动是同有生命的动植物打交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的关心、如同母亲哺育婴儿。农户给自己养牛,积极性高干劲足,不怕苦不怕累。给别人干积极性就不高,精心程度就差的很多。社员给生产队干活,就是出工不出力,结果把人民公社给混垮了。家庭承包经营是给自己干,积极性就高,干劲就足。种养业只能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农民只有给自己干才能尽心尽力。由于“谁的孩子谁疼爱”,必须“谁的孩子谁来抱”,奶牛养殖的责权利必须落实到农户,不能‘归大堆’。

 

3 乳企自建大型牧场组织成本高效果差

 

为加强企业对奶源的直接控制,保证奶源的品质,有人提出有大型乳品企业自建奶牛场,使乳业生产每个环节都由企业派专人监督。大型乳企自建规模化大牧场,既提高了规模化水平,也控制了产品安全,保证了产品质量。但这是个理想化的方案,在实践中难以行通。

 

大型龙头企业自建十几个规模化奶牛场,就需要十几个懂技术会管理的场长。如果实现自养奶牛达到奶源供给量70%的要求,大型乳企就需要建设几十个直属奶牛场,相应地就需要几十个场长人才。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找一两个“拿得起来、放得下去”的场长都很困难,几十个好场长到哪里去找?养奶牛是脏活累活,年轻的男孩、女孩都不愿干,既肯干又会干的饲养员十分难找。一个大型规模奶牛场需要几十个饲养员,几十个牛场需要几百个饲养员,这几百个饲养员到哪去找?好的饲养员需要培训2-3年,哪有在一个场子干这么长时间的工人?

 

  大型乳企自建直属奶牛场,在管理形式上也要搞承包制,也得采取定额管理,在数量、质量上实行指标控制,不能吃大锅饭。从控制的角度说,承包人不一定是本公司职工,有些承包人是从社会招聘的。这些承包人养奶牛是为了挣钱,他们要千方百计降成本,也会不择手段追求经济效益。公司总经理不可能蹲在牛场里,采取‘人盯人’方式监督质量。所谓企业自建的奶牛场与农户的养牛场相比,只是所有权不同,在管理方式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即使是乳企自建奶牛场,偷加三聚氰胺的隐患仍然存在。

 

公司自建奶牛场的方案是推倒重来,会付出‘一枪二眼’的代价。一方面把现有的小规模散养户废弃淘汰,让这些农户血本无归。另一方面让大型乳企投巨资自建奶牛场,增加了财务负担,背上沉重的包袱。因为,乳企自建奶牛场与农户养牛相比,成本会更高,效率会更低。

 

4 龙头企业产业链一体化模式仅适合城市型乳业

 

城市型乳业采取饲养、加工、销售纵向一体化,配套建设自己的牧场,通过企业组织体系内部封闭运行来控制产品质量,达到万无一失,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但是,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仅适合城市型乳企,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能包治百病,不能到处生搬硬套。因为,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只有城市型乳企才有这个驾驭能力,才有这样的市场消化能力。远离城市消费市场的基地型乳业不宜选择这种模式。

 

有人以北京三元为例来证明“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优越性,值得强调的是,北京三元拥有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北京是中国最优质的乳品消费市场,北京乳品市场不仅销量大、而且卖价高,在中国独一无二。占领了北京市场,既可以有较大的产品销量,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产品价格。而三元是北京的乳企,三元牛奶是北京人的牛奶,深受北京消费者信任,在北京市场上无可替代。由于三元的根深深地扎在北京市场上,三元乳品经受住了乳业地震的考验,更加受到消费者信任,产品信誉更好。而且北京消费者已对三元产品形成消费惯性,对价格不再敏感,因而三元产品能够获得较高的价格,使三元有能力来消化“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产生的高成本。

 

5 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是已经过期的‘旧黄历’

 

“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目的是掌控产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每一个步骤,减少每一项费用,收获所有环节的每一笔利润。其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供销各环节,都包括在一个大而全的企业之中。纵向一体化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企业体制模式,以市场需求广阔为背景作前提。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生产力倍增式发展,市场由短缺变为过剩,对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先生产后销售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短缺经济时代一去不复返。纵向一体化 “大而全”的巨型企业,在市场多变的信息化时代,在消费者个性化主导的环境中,成了反应迟钝、体制僵化、行动呆板的大恐龙。无法破解产能过剩,无法应对市场不确定性,无法满足消费多样化个性化。

 

1)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组织成本高  

 

龙头企业实行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把饲养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都组装到一个大企业当中。饲养、加工与销售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行业,奶牛饲养属于农业,受农业文化的支配;乳品加工属于工业,受工业文化的支配;产品销售属于商业,受商业文化的支配。这三个部门是由三种不同血型的人来从事,这三种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缺乏共同语言,沟通障碍多,协调难度大。

 

企业是一个整体,产加销需要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在大企业靠行政命令来统一思想和行动,在大企业内部,得不到最高层关注,往往什么事也办不成。只能等待最高领导出面发话,最高领导的话就是圣旨,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需要等待他的一声令下才能解决。大而全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反映迟钝和声音微弱,以及解决问题的无能和无力。大企业普遍存在时间的浪费和员工精力的浪费,因而,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组织成本高。

 

2)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企业效率低

 

纵向一体化企业组织,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细分出众多的管理机构。为实行控制监督,各机构之间还要互相制约。于是推诿、扯皮、人浮于事也相伴发生,不但增加沟通协调成本,也降低运营效率。对内部的员工与外部的顾客而言,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面对林立的部门,都要面对数量众多的“现官”与“现管”。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够独立地办成一件事,任何事都会牵扯到两个以上的部门或者层次,都要请示、汇报、协调。由于每个部门的权利都有限,办成一件事,往往需要沿着等级制度的台阶,上行到二三级,甚至四五级,才会遇到共同的上司。许多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大企业中却是系统性问题。下级员工或者外部顾客,往往需要费尽周折地努力攻关,才能获得最高领导人的点头批准,让事情得到解决。

 

“大而全”企业部门林立,总部、事业部、项目部、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等等,形成了一个个封建领地。各部门都需要“官员”牵头主持工作,有正官,也得有配套的副官。有官还得有兵,不然成何体统,这是分封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自然就增加了成本。“小和尚给老和尚抓虱子,都是庙里的活计。”逢场作戏,互相制肘是常见病。有些工作不设部门没人干不行,有了部门,有了人,也往往干不成。工作落实不了,也许是个人素质的原因,但等级制下的沟通协调困难,更是重要因素。“大而全”的企业组织形式,成本不是最低的,效率也不是最高的。奶牛业采取这样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承担较高的沟通协调等组织成本。为防控道德风险,需要在内部管理上,设置机构人员从事制约监督。企业规模大了以后,还会感染大企业病,发生“公司政治”,内部会出现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产生离心力。

 

6 构建虚拟一体化的乳业宏观经营组织

 

一个产业的进步与成熟,应该是产业链的成熟,是整个行业的成熟。为促进产业链的成熟,需要构建虚拟一体化的乳业宏观经营来提供组织化服务。乳业宏观经营组织要围绕细分市场来构建,每个细分市场都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都需要宏观层面的组织化服务。如设立城市型乳业协会,基地型乳业协会,水奶牛乳业协会,肉奶两用牛乳业协会,工业大包粉乳业协会,巴士鲜奶乳业协会等。这些乳业协会进一步联合组成全国联合会,成为虚拟一体化网络化的乳业宏观经营组织。 

 

乳业宏观经营组织为促进产业链成员协调配合行动,要搭建沟通协作平台,利用网络信息等手段互换交流信息,使产业链成员之间协调配合行动。宏观经营组织要针对市场不确定性,为产业链设计刹车和油门装置,使产业链具有灵活弹性的调节机制,使之遇到风险时能够超前踩刹车,在商机到来时能及时抓机遇。还要针对国际化风险,主持设计并组织建设防御工事,垒防火墙建防空洞。

 

由于产业链联盟是虚拟一体化,产业链成员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产权关系,是采取虚拟方式组织到一起的。成员之间要进行资源互换互通有无,要提供可以共享的资源。乳业宏观经营组织要开发专业知识形态的资源,包括商业信息、专门知识、专业技术等。宏观经营组织要把这些无形资产开发成商业资源,为成员提供可以共享的品牌,提供通过集成创新组装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业模式、营销渠道等。

 

中国乳业长期稳定和谐发展,需要打造一体化产业链。但‘大而全’纵向一体化是大恐龙,没有生命力。应该打造虚拟一体化的弹性灵活的有龙头企业主导协调的产业体系。采取产业链虚拟一体化方式搭建的联盟平台,产业链条上的成员都各自独立,是合作伙伴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维持产业链条运转的是利益驱动,不能靠行政命令。这种虚拟一体化形成的产业链,如果没有共享的利益,产业联盟就会解体,不能持续发展。虚拟一体化产业链宏观经营组织,要为产业链创造价值,提供利益,还要协调产业链成员的利益分配,谁也不能巧取暴利,也不让任何人无利白落忙活,让大家都能分享低成本高效率的好处。彼此依赖合作共赢,维持商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产业链持续发展。

 

附件1

 进口奶粉压境乳品产业链再临考验

作者 杨颢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1-15

 

三聚氰胺事件对国内乳品产业的打击还未恢复,进口奶粉的冲击又开始袭来。目前乳品业的主要问题是进口奶粉在最近几个月数量激增,而一方面,国产奶粉面临巨大的库存,这将对行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112,中国奶业协会(下称中国奶协”)一位人士向记者指出。

  对于进口奶粉的担忧,直接源自海关的一组数据。该数据显示,去年8,我国奶粉进口量仅为4685.799,9月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奶粉进口量上升至6779.644,同比上升44.6%。此后两月,奶粉进口量仍然保持大幅增长状态,分别为7569.971吨和9612.444吨。

  

据奶协人士介绍,进口奶粉主要是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大包装工业用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食品加工企业对于进口奶粉的需求大增。而进口奶粉价格的低廉也是其大受欢迎的原因。目前,国内每吨大包装奶粉的成本均在27000—28000元左右,而进口奶粉的到岸价仅为每吨2万元。

  上述奶协人士认为,造成进口奶粉价格低廉的原因首先是进口奶粉的生产成本低于国内。在国外,每头牛产奶量均在9-10吨左右,而国内仅为4吨左右,不及国外的一半。

  其次,2007年时由于大洋洲干旱,影响牧业,导致国际奶粉价格上涨。而2008,气候条件好,牛奶产量上升,价格也随之回调。不过,上述奶协人士认为,金融危机可能进一步恶化,而奶粉属于保质期短的产品,不排除企业有尽快回笼资金的想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口奶粉的大量涌入将对国内乳业造成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奶牛养殖业。因为进口奶粉的冲击而拒收牛奶的话,奶农肯定就要杀牛了。而奶牛养殖周期慢,再恢复不是那么容易的。

  事实上,据奶协人士介绍,由于目前进口奶粉挤占市场,内地配方粉企业对新疆工业奶粉需求大减,导致新疆奶粉滞销。近期新疆奶粉企业陷入半停产状态,奶粉出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新疆原料奶收购价已从去年9月前的2.4元/公斤跌到2元/公斤。

  据悉,中国奶协在去年11月曾做过调研发现,国内奶粉库存量达30万吨。目前国内整个奶业产值在3500万吨,9吨液态奶加工成1吨奶粉计算,这个库存量相当于产值的13%上述奶协人士说,“估计现在更高了。

  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据介绍,中国奶协及相关部门已经连续召开相关会议协商讨论,焦点便是如何解决进口奶粉的大量涌入和国产奶粉的积压问题。

  其实目前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主要还是讨论如何扩大拉动内需。参与这些会议的该奶协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继续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也是目前准备推行的解决方案之一。学生饮用奶计划是一个通过专项计划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饮用奶的工程。饮用奶需由国家指定的定点企业生产,且大都是中国本土企业。不过目前的情况是,这个计划推广缓慢,所占奶企比重并不大。

 

附件2 

欧盟奶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纸   2009-1-26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产区,也是奶制品主要出口地。虽然欧盟不断东扩后,各成员间生产规模和水平差异很大,但其主要国家发展奶业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组建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奶业合作社。

                                    欧盟奶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欧盟奶业生产分布广泛,欧盟27个成员中25个有自己的奶业,但主要产区集中在德国、法国、荷兰、英国、丹麦等国。2007年,欧盟原料奶产量达1.32亿吨,其中大部分用于加工,三分之一为鲜奶销售。欧盟出口奶制品主要品种为黄油、奶酪和奶粉,其中黄油、奶酪出口约占全球出口市场的40%,奶粉约占三分之一。

欧盟奶业产值占其农业总产值的13.8%。与美国和加拿大等大型奶牛养殖场的生产方式不同,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奶业仍保持着较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养殖规模不大。2002年,欧盟原15国平均奶牛养殖规模仅为37头。目前,荷兰主要是家庭奶牛场,规模为30~37头奶牛。爱尔兰仍然沿袭着一家一户的传统模式,每户平均奶牛规模为55头。

组建和加入奶业合作社,是欧盟成员小规模奶农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丹麦早在1882年就诞生了第一家奶业合作社,并由社员出资建立了奶类加工厂,这一形式几年后在欧洲迅速普及。

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欧盟主要奶业生产国90%以上的奶农都是各类奶业合作社的成员。据欧盟农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欧盟目前有4万多个农业合作社组织,在营业额最大的15个中,奶业合作社占10个。奶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和水平居欧盟农业合作社前列。

                                       欧盟奶业合作社的基本经验

    虽然欧盟对其农业给予巨大的补贴和支持,但成员国认识到,对于规模不大的奶牛养殖业,单靠简单的资金支持是不够的。只有通过产、加、销一体奶业合作社这种形式,才能让小规模农户享受到较大资本所带来的利益。因此,各成员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奶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小规模奶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合理分配利益机制为奶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奶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合作社,在合作社指导下兴办乳品加工厂,奶农既是合作社的主人,也是乳品加工企业的主人,形成了一个利益高度一致的完整产业链。奶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从饲料、配种、防疫到收奶等一整套服务,出资组建的乳品加工厂不仅实现了利润的增值,还解决了原料奶的市场销路问题。

大部分奶业合作社加工厂的利润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加工厂的扩大再生产,一部分作为奶农交奶的红利返还,一部分用于补贴奶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的各类服务。利益返还解决了生产环节利润偏低的问题,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加工厂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奶业合作社使欧盟小规模奶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加工增值使奶业具备自我提升和发展的能力

    欧盟成员国认为,合并建立大规模和高度专业化的奶业合作组织,是增强全球竞争力和市场生存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奶农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2000年,丹麦的MDFoods与瑞典的Arla奶业合作社合并成立了ArlaFoods,成为欧洲首家大型跨国奶业集团,年加工原料奶增加到71亿千克,奶农扩大到14900户。

2007年,英国的FirstMilkMilkLink奶业合作社合并,社员增加到4250户。2008年,荷兰的CampinaFrieslandFood达成合并共识,包括荷兰、德国和比利时的17000个奶农为其成员。随着奶业合作社规模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其所获得的附加值也使奶业获得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爱尔兰KERRY奶业合作社,是欧盟奶业以及食品行业中的领军者,合作社在2005年就建立了1.25亿欧元的研发基金,致力于提高奶业生产效率的技术研究,开发以奶为原料的相关食品和饮料新品种,不断拓展消费市场。目前,KERRY产品已经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在大型奶业合作社致力于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小规模的奶业合作社则主要通过致力于产品多样化,占据当地市场。

           

                          利益与责任高度一致是保证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条件

 

奶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饲料种植和加工、种畜繁育和疫病防治、牛奶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的不协调都会影响奶产品的质量。欧盟奶业合作社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使利益与责任高度统一,不论哪个环节,都要有按照安全标准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的意愿。

 

荷兰奶业合作社参与制定奶业生产与安全标准,并帮助奶农严格按标准执行,通过以按质论价、不合格处罚的办法保证原料奶的质量,而对奶制品的加工则全面实行ISO9000系列标准和HACCP质量控制体系。爱尔兰奶业合作社向农户通报欧盟乳制品方面的政策信息,负责检验奶农交售的牛奶,并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加工奶产品。

 

正因为产加销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共同利益,质量与安全得到全程有效保证,使欧盟成员国奶业合作社乳品加工厂的产品,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荷兰共有50个乳品加工厂,其中属于奶业合作社的两家最大的乳品厂,供应着荷兰本国80%的牛奶及其制品。

 

芬兰以股份制形式组成了全国联社性质的一体化奶业公司,在全国设有33个加工厂,产品多达1400种,加工量占全国的77%。爱尔兰奶业合作社产品占领了本国98%的市场份额,还提供了98%的出口货源。优质产品使奶农获得了相应经济效益,也使质量意识成了每个农户的习惯。

                  

                                  欧盟奶业合作社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由于新鲜牛奶具有易腐、不方便运输等特点,全球奶制品贸易量仅占其总产量的7%,并且大多是奶粉、奶酪等加工品。因此,不论是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其鲜奶主要由本国或当地生产者满足供应。

不久前我国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使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消费的信心剧降,以超常规发展为傲的中国奶业也受到重创。为重建消费者信心,促进我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以借鉴欧盟奶业发展经验,加快推动集产加销于一体奶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科学规划布局,促进奶牛养殖适度规模发展

 

欧盟主要奶业生产国荷兰,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其奶业发展并未一味追求大规模,而是选择与其国情相适应的适度规模,其中通过产加销于一体的奶业合作社把千万奶农带向市场是其成功的关键。

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小规模养殖仍是未来奶业发展的主体,以奶业合作社这种经营方式,组织广大农户进行奶业生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策略选择。农业部门实施优势区域布局的多年实践,使奶业优势产区产量比重有所上升,但养殖过度分散、规模过小的状况仍未彻底改观,缺乏组建一体化奶业合作社的现实基础。

   因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加大优势区域布局的实施力度,促进奶牛养殖适度规模经营,为推动一体化奶业合作社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试点,探索一体化奶业合作社发展经验

 

我国目前公司+农户公司+奶站+农户的经营方式,没有形成养殖与加工环节之间真正的利益关系。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在市场中处于劣势的奶农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国家出台了鼓励和发展奶牛养殖的相关政策,但目前养殖业发展受到饲料成本上升和原料奶价格下跌双重挤压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要促进奶业发展、保证奶产品的质量安全,解决奶业产业链各环节利益脱节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从法律上看,我国已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奶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建议选择养殖基础好、规模相对集中、水平较高的优势地区,试点组建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奶业合作社,通过延伸产业链,使奶农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从利益分配机制上解决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奶农这一最积极生产力的作用。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奶业合作社从养殖向加工销售延伸

    

目前我国奶制品加工能力过剩,企业恶性竞争导致利润下降,加工企业缺乏向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的养殖业延伸,进一步提高自有奶源比例的意愿。但养殖业受饲料成本上升和原料奶价格下跌的双重挤压,有寻找提高生产利润途径、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强烈意愿。为此,建议国家出台政策,为条件具备的奶业合作社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并购现有乳品加工厂,推动其延伸产业链,真正实现以家庭奶牛农场为基础,以乳品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合作组织为纽带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经济,进而全面推进奶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锡蒙羔宅火锅是一个私宅火锅店连锁加盟业态
●锡蒙羔宅火锅由锡蒙羔羊肉和世界屋脊羔羊肉来支撑
锡蒙羔宅火锅老板用微信与社区顾客互动营销
●锡蒙羔宅火锅店开展快递包裹宅寄存服务取悦小区顾客



●私宅火锅店是小区居民的社区公共餐厅
●私宅火锅店拥有宅涮锅宅香锅宅炖锅宅鱼头等业态
私宅火锅店与麻辣宅香锅食材相同业态之间可跨界兼营
私宅火锅店采取线上线下结合O2O方式开展业务



云贵高原水牛肉干+青藏高原牦牛肉干+内蒙高原猛牛肉干
东北平原野水稻米+内蒙草原稻鸟大米+云贵高原生态香米
●青藏高原藏酷牦牛肉+内蒙草原锡蒙羔羊肉+林海雪原黑白野猪肉
●锡林郭勒草原锡蒙羔羊肉+呼伦贝尔草原呼蒙羔羊肉+世界屋脊草原藏酷羔羊肉



●顾客利用网络途径深入到锡蒙羔牧场选购活羔羊
●锡蒙羔牧场对顾客选定的活羔羊现场屠宰预冷配送
●冷鲜锡蒙羔羊肉经由物流配送到顾客指定的就餐酒店
●联系自己熟悉喜欢的酒店组织亲朋吃锡蒙羔手抓肉火锅



●牧场主按预订时间把现宰冷鲜野猪肉配送到顾客就餐酒店
●就餐酒店开放平台利用顾客网购野猪肉制做本店招牌菜
●顾客在本地酒店就请朋友吃东北特色黑野猪肉杀猪菜火锅
●顾客利用社交化工具与就餐亲朋约定就餐地点时间



●社区宅食坊建设在社区里是小区居民的公共厨房
●有“宅笼包、宅米饭、宅粥坊、宅火锅面、宅火锅饺”等业态
宅食坊定位社区厨房从事一日三餐本地生活服务
社区宅食坊加盟店就近送餐到门随叫随到即时送达



●社区宅卖店建在住宅里是小区居民的公共冰箱
●有“野猪肉宅卖店、酷牛肉宅卖店、野稻米宅卖店”等业态模块
●社区宅卖店老板同社区消费者是邻居关系便于社交化
居民用手机可就近在社区宅卖店网购锡蒙羔羊肉和鸟鸡蛋



●私宅茶餐吧是小区居民的社区会客厅
●私宅茶餐吧建店成本低是宅人的创业就业场所
私宅茶餐吧把餐饮与休闲两种业态跨界组装在一起
在社区宅咖啡吧喝茶聊天会朋友具有地域方便性




三原三宝
    三原三宝指的是“青藏高原的藏酷牦牛肉、内蒙草原的锡蒙羔羊肉、林海雪原的东北四野猪肉”。拥有三原三宝既饱餐了羔羊肉,还享受了野猪肉,更品尝了牦牛肉。‘三原三宝3肉礼盒’是一个稀缺性极强的礼品件。礼品是奢侈品,讲究稀缺性,要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产品应该来自原产地。野猪肉最好来自牡丹江地区,这里是林海雪原的原产地。牦牛肉必须来自青藏高原,羔羊肉一定要来自内蒙草原。

    “三原三宝3牛肉干”是一个创意产品。这里的三原指的是三大高原,即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蒙古高原。这个三原三宝是“青藏高原牦牛肉干、云贵高原水牛肉干、蒙古高原蒙牛肉干”。与同类牛肉干产品相比,“三原三宝3牛肉干”具有显著的差异化。除了三原三宝牛肉干,还要推广“世界屋脊藏酷牦牛肉干”。

    手抓羊肉是民族地区的重要饮食文化,现已形成各种各样的手抓衍生产品,如同金融衍生产品那样品种丰富。在民族地区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手抓羊肉,每家餐馆酒店都有自己正宗的手抓羊肉。“三原三宝3羊手抓”采取‘手抓+火锅’业态形式。是三种带骨羔羊肉(锡林郭勒草原的锡蒙羔、呼伦贝尔草原的呼蒙羔、世界屋脊草原的藏酷羔)。这里的“三原”指的是三大草原,即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世界屋脊草原。
三原三宝
    三原三宝野猪排骨应用在“家常锅”中,由三种野猪排骨组成。世界屋脊牧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牧场,世界屋脊藏酷香猪肉是世界上最原生态的猪肉。通过“三原三宝3猪火锅”,您能够品尝到稀缺性极强的青藏高原藏酷猪排。能够品尝到绿色低碳的内蒙草原四野猪排。还能享用到风味独特的林海雪原黑野猪排。
三原三宝
    “三原三宝3肉拼盘”应用在“宅火锅、宅香锅,杂粮锅”中, 是一个拼盘里的三种肉(青藏高原牦牛肉、内蒙草原羔羊肉、林海雪原野猪肉)。您通过‘三原三宝’这一盘肉,就能尝遍大半个中国。从青藏高原到内蒙草原延伸至林海雪原。‘三原三宝’能够让您领略青藏高原风采、内蒙草原风味、林海雪原风光。

 



  

    中国羔羊肉看内蒙古,内蒙古羔羊肉看锡林郭勒草原。当年育肥生产的乌珠穆沁羔羊肉,就是锡蒙羔羊肉。这也是<锡蒙羔火锅>的原料羔羊肉。由于使用中国最好的羔羊肉,所以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内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羔羊,这里是<羔羊肉火锅>的天下。其中,锡蒙羔羊肉最为著名。锡蒙羔羊肉过去曾为宫庭贡品,被认为是顶级羔羊肉。



   

    <锡蒙羔火锅>使用锡林郭勒草原生产的锡蒙羔羊肉,也有呼伦贝尔草原生产的呼蒙羔羊肉。这些具有内蒙古草原特色的羔羊肉,是高端羔羊肉产品。是<锡蒙羔火锅>的专供羔羊肉产品,是<锡蒙羔火锅>的专用羔羊肉品牌。



   

    锡蒙羔羊肉是中国最好的羔羊肉,是<锡蒙羔火锅>的原料羔羊肉。锡蒙羔羊肉火锅店越开越火,原因在于锡蒙羔羊肉好,靠的是苏尼特羔羊肉,还有乌珠穆沁羔羊肉。


羔羊肉

    内蒙古是羔羊肉的故乡,你涮完锡蒙羔羊肉后,再煮上几绺手擀具有世界屋脊特色的青稞面。一顿美滋滋的锡蒙羔羊肉,再加上世界屋脊青稞面,就这样余味无穷地完美实现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