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s: Franklin Marshall Sac Chanel Chaussure Converse Nike France Abercrombie Longchamp Pas Cher Polo Ralph Lauren Sacoche Louis Vuitton Abercrombie Milano
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张振武十年如一日为生态畜牧细分产业链建模
作者:张振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5383  更新时间:2018/5/17 11:23:01  文章录入:张东波  责任编辑:张东波


 

张振武:十年如一日为生态畜牧细分产业链建模

 

 

 

前言:

 

201857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农业农村部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各方面协同推进,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水平。

 

会议指出,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绿色发展技术贯穿农业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笔者试图借助这次会议的东风,把多年来对生态畜牧产业的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加以整理,贡献给已经吹响号角即将掀起高潮的绿色农业新时代。

 

十年前我以草原兴发为操作平台,开始对生态畜牧的实践探索。曾创新了草原羔羊当年出栏产业化模式,也创新了绿鸟鸡品牌,2007年我在草原兴发下课之后,仍然不忘初心力所能及地坚持。

 

笔者在这件事情上能够坚持不懈,主要是已经投入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我不能半途而废,总得有个结果,在有生之年需要做个交代,虽然没有人这样要求我,但是如果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是我自己过意不去。

 

我感觉对于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讲,我个人经历了重要的转型期,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应该把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为后人提供一些参考借鉴。我个人经历了上山下乡,农业学大寨、包产到户农村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任过农业上市公司董事长。我当过生产队长、大队书记、乡镇长、县林业局长、县长助理等基层农业干部。

 

我的意思是,我比较完整地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的农业转型发展全过程,是躬身入局的亲历者。从生态畜牧的角度说, 我搞过牛产业(肉牛奶牛黄牛牦牛), 羊产业(绵羊山羊草原羊农区羊),猪产业(白猪黑猪洋猪笨猪)鸡鸭鹅产业(肉鸡蛋鸡土鸡洋鸡),亲自操作过各个畜种的产业化。在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等中国五大草原建设牛羊产业化基地,在东北西北地区搞过牛羊产业化基地等等。

 

我虽然是生产队长出身,但并不是一个土包子(九七年向朱镕基总理汇报时,他开玩笑说我是个“土包子”),我接受过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有能力诉诸文字进行总结表述。在七七恢复高考时我在大队书记任上考入辽宁省林业学校,这是一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院,我的同班同学曾任辽宁省林业厅长。我也曾在南京农业大学深造学习,南京农大是国内最著名的农业大学之一,我们的校长曾承担中国农科院院长,数位南农校友担任农业部的副部长及司局长。

 

(一)张振武对生态畜牧的新定义

生态畜牧是一个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产业,是大农业领域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而规划创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畜牧前连生态种植农业,后连生态化农产品加工业,由绿色低碳服务业渗透其中,将生态文明贯穿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体系。当前影响我国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生态畜牧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以互联网为产业链操作工具,采取生态化技术路线,是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二)张振武提出畜牧业发展三阶段

 

畜牧业发展三阶段: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化、工业化、生态化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畜牧业的传统化阶段:其特点是在村庄里庭院内进行零星养殖,是“老太太养鸡”、“老大爷养猪”、“老爷爷养牛”,这是原始的传统的落后的发展阶段,现已逐步萎缩淘汰。

 

第二阶段是畜牧业的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是畜牧业领域的一场革命,由于采取了优良品种,全程配合饲料,先进的设备工艺等。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率,大幅度地增加了新产品的产量。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改变了中国肉蛋奶短缺的局面,历史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规模化、工厂化畜牧业,严重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等环境,是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导致畜禽疫病、农药与抗生素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引发国际贸易壁垒摩擦,难以持续发展。工厂化畜牧业是传统工业文明的产物,已经过时落后。

 

第三阶段是畜牧业的生态化阶段: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我国畜牧业正处在十字路口上,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那么转型的方向在哪里?转型的路线图是什么?对于中国畜牧业转型的大方向,党中央已经指明,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健康型畜牧业;建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生态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采取健康的饲养方式,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

 

生态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是大产业,生态是大概念,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三)张振武为生态畜牧细分产业链建模

张振武创新了内蒙草原牧区羔羊产业化模式、青藏高原牧区羔羊产业化模式、农牧交错带羔羊产业化模式、农区肉羔羊产业化模式、云贵高原肉山羊产业化模式、东北农区肉奶两用牛产业化模式、青藏高原野西犏牛产业化模式、利用本土野猪基因库改良洋种猪提高抗病力的白野猪模式、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模式、水稻田种养结合稻鸟鸭产业模式等等。通过这些细分化产业模型将生态畜牧隐性知识显性化,为生态畜牧行业打造了一个数字版,为生态畜牧行业对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提供了接口抓手。

 

 由张振武操盘的原草原兴发肉羊屠宰加工厂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东乌珠穆沁旗肉羊加工厂、西乌珠穆沁旗肉羊加工厂、锡林浩特市肉羊加工厂、阿巴嘎旗肉羊加工厂、苏尼特左旗肉羊加工厂、二连浩特肉羊加工厂、正蓝旗肉羊加工厂、太仆寺旗肉羊加工厂、多伦县肉羊加工厂、乌拉盖开发区肉羊加工厂、白音华草原肉羊加工厂、

 

赤峰市

 

赤峰市第一牛羊肉食品厂、克什克腾旗肉羊加工厂、巴林右旗肉羊加工厂、巴林左旗肉羊加工厂、阿鲁科尔沁旗肉羊加工厂、翁牛特旗肉羊加工厂、林西县肉羊加工厂、敖汉旗肉羊加工厂、元宝山区风水沟进口种羊场、元宝山区牛羊肉熟食加工厂、元宝山区第一饲料加工厂、元宝山区第二饲料加工厂、元宝山区祖代种鸡场、元宝山区父母代种鸡场、元宝山区万头良种猪场、元宝山区出口鸡肉加工厂、

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

新巴尔虎左旗肉羊加工厂、陈巴尔虎旗肉羊加工厂、满洲里对俄肉羊加工厂

 

内蒙古兴安盟

 

乌兰浩特市第一肉羊加工厂、科右前旗肉羊加工厂、扎赉特旗肉羊加工厂、科右中旗肉羊加工厂、通辽市肉羊加工厂、扎鲁特旗肉羊加工厂、科尔沁左中旗肉羊加工厂,霍林格勒市肉羊加工厂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巴彦淖尔市

武川县肉羊加工厂、呼和浩特熟食肉制品厂、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肉羊加工厂、杭锦后旗绿鸟鸡加工厂、阿拉善盟第一肉羊加工厂

 

黑龙江省

牡丹江宁安市肉羊加工厂、大庆市肇源肉羊加工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肉羊加工厂

吉林省

长岭县肉羊加工厂

北京市

亦庄经济开发区肉食品加工厂

青海省

青海共和县肉羊加工厂、贵南县肉羊加工厂、门源县肉羊加工厂、海晏县肉羊加工厂、兴海县肉羊加工厂

甘肃省

张掖市肃南县肉羊加工厂、甘肃省酒泉肉羊加工厂

新疆阿勒泰

阿勒泰富蕴县肉羊加工厂、福海县肉羊加工厂

西藏自治区

那曲县世界屋脊牧场有限公司

 

 

1章:建议将生态畜牧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

 

当前,国家正在着手筛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已经将新能源、旅游业、电动汽车等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是重中之重,应该在大农业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细分产业,将其纳入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中,这一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着眼未来的产业,是能够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具备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对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生态畜牧产业符合入选条件。不仅是为了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面向未来并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抉择。

 

十八大报告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作为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战略任务,正在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畜牧是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是低碳健康型生活方式。是农业领域对生态文明的具体落实。畜牧业承前而启后,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畜牧业在大农业当中的分量非常重要,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普遍超过50%,甚至达到70%以上。在我国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畜牧业都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都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虽然畜牧业是传统产业,生态畜牧确是新兴产业,是传统畜牧业的升级换代,也是传统畜牧业的创新发展。在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的大背景下,在举国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刻,畜牧业发展选择生态化技术路线是必由之路。发展生态畜牧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生态畜牧业,能够为农民增收,能够为市民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畜产品。发展生态畜牧业,能够构建资源节约环境有好型畜牧生产体系,发展生态畜牧业能够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总之,发展生态畜牧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能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应尽快将生态畜牧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1.1生态畜牧:带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整体转变

畜牧是大产业,生态是大概念,生态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生态畜牧在三农中具有战略地位,对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对提高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对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对控制养殖废弃物环境污染,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的构建,都具有综合性多元化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能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产业,应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这已成为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选择。中国将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选择低碳绿色生态生产方式,也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发展生态畜牧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我国畜牧业通过向低碳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能够使我国在低碳绿色生态畜牧方面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以抢占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制高点。

 

1.2生态畜牧: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大产业

畜牧业在产业链中承前而启后,承上而启下,是连接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纽带,是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桥梁。我国畜牧业向低碳的生态畜牧发展方式转变,会带动产业链上游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能传导农畜产品加工业向低碳绿色方式转变,会促进消费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能够推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促进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形成。生态畜牧牵一发而动全身,发展生态畜牧业就是抓纲举目,推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整体转变,

 

人们在实现温饱小康后,更注重身体的健康,更加关注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关注产区的生态环境、畜禽饲养方式及动物福利状况等。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将会升级换代,人们将更多地消费生态畜产品。生态畜产品代表着人类食品消费的未来,成为人们青睐和选择。在这样的发展潮流推动下,生态畜产品将会出现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全球化的大趋势。所以,要靠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来满足。

 

1.3生态畜牧:带动我国农产品升级换代拉动内需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战略性目标,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内需,要通过消费转型升级换代来拉动内需。农民作为我国最大的低收入群体,启动内需消费必须增加农民收入。而当前,农民增收却困难重重,收入增速不断下跌。这种情况将会对扩大内需消费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重点是提高农畜产品价格,而提高农畜产品价格,需要提高农畜产品的品质与价值。生态畜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价值,其价格是普通农产品的1-3倍,可以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相应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

 

生态畜产品在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也开发城市潜在消费需求,生态畜牧是健康的生产方式,生态畜产品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推动城市的食品消费结构进行升级换代。生态畜产品的价格是普通农产品的1-3倍,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价值。扩大了居民消费需求容量,扩大了内需的总量,引领了消费增长,使其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发挥城乡联动共同拉动内需的巨大力量。通过城乡统筹,推广生态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把农村的生产与城市的消费结合起来,就是大产业,就是大市场。城市人能够消费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农村人能够收获就业增收,城乡居民双赢双收。

 

1.4生态畜牧:低成本地进行畜禽疫病防治

畜禽是有生命的动物,采取工厂化高密度的饲养方式,由于违背了动物的自然天性,剥夺了动物福利,在应激状态下生存,因此也危害了动物的健康。生态畜牧把畜禽从圈舍笼栏中释放出来,充分利用草地林地放牧饲养,给饲养畜禽以蓝天绿地新鲜的空气,自由运动的空间,让他们健康的生长不发病。疫病、药残、动物福利等食品安全问题、国际贸易绿色壁垒问题等,都能够通过生态化饲养方式得以解决。

 

采用生态化方式防治畜禽疫病,能够大大减少药品的投放,降低畜禽养殖防疫成本。采取生态畜牧生产方式,以农户为单位化整为零分散在田边地头饲养畜禽,在林地草地中饲养畜禽。畜群之间在地域上互相拉开距离,由绿色植物进行间隔,以林地农作物草地等作为天然隔离带,形成天然防疫屏障,进行生态化防疫。

 

农户小型规模化饲养畜禽,缩小了猪禽种群单位数量,群与群之间拉开距离,能够有效防止疫病集中爆发而火烧连营。由于畜禽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饲养,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不实行高密度的舍饲笼养,能够在林草地上自由运动,生存空间拥有量扩大,使其得到运动锻炼,因而不易发病,降低了防疫成本,减轻了疫病风险损失。

 

1.5生态畜牧:有效防治工厂化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或集中化的养殖小区,造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脱节分离。一方面,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养殖业,粪便污物大量集中排放,对局部区域环境造成过量超载。其排放量已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致使全国3/4的江河湖泊出现了氮磷富营养化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种养分离,导致土壤缺乏有机肥,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和耕地质量退化。

 

生态畜牧是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可以低成本地解决种养分离造成的耕地退化问题,可以低成本地解决规模化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种养结合就是把种养活动结合在每个农户中,结合在每块农田里,结合在每片果园林地中。这样,养殖活动就从农民的庭院里迁移出来,不再污染村庄庭院环境,解决了养殖垃圾对村庄庭院的污染问题,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实行种养结合,把小型规模化的养殖活动安排在田间林地里,这样饲草饲料可以就近饲喂,节约运输人工等资源,属于资源节约型农牧业。农户将养殖活动分散在各自承包的田间地头或林地里,种养业有机组合在一起。畜禽粪便作为肥料,也就近施入农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是循环型农牧业。

 

小型规模化农户各自为战,化整为零地在林地草地或田边地头分散饲养畜禽,不搞集中化规模化的养殖小区,污物不会超载过量实现了污物的容量化控制,污染源分片包干就地解决,不蔓延扩展,从源头上治理了畜禽业污染,以资源化方式进行了环保处理,属于环境友好型农牧业。与工业化的治理方式相比较,这样的治理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基建设备等投入,也不必付出高额的环保运行费用,是资源节约型的低廉化治理。

 

1.6生态畜牧: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形成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25%,占农业源的95%79%,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业资源的数量在使用消耗中逐渐减少,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态恶化对农产品的污染加剧,不断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了居民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国家形象。同时,农牧业生态恶化也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只有转变工业化的石油农业生产方式,采取生态畜牧生产方式,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动物食品的安全问题。由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走生态畜牧的路子,我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文化就有了用武之地,就能够发扬光大。在种植业方面,不选择以施用农药、化肥为主的高污染的石油农业技术路线。在养殖业方面,也不选择高污染的规模化工厂化发展方式。通过有机栽培和生态畜牧生产绿色农产品,能够让农民通过农产品增值来增收,也能够让市民吃上更加健康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我国的农耕文化是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态畜牧生产方式,将种养业化整为零地落实在农户中,结合在具体地块里。让农民从事种养两业复合型产业,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在农户中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用农家肥替代化肥,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摆脱了对化肥等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能够降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农户利用自家耕地种植饲草饲料,减少了对国际市场进口豆粕的依赖,能够降低畜禽养殖成本,也降低了国际化风险。

 

2章:肉杂鸟鸡生态化产业模式


2.1采取虚拟配套系方式多快好省地进行制种生产

生态型肉杂鸟鸡是肉蛋杂交鸡,其父本快大鸡是专业肉鸡品种,生长速度最快,肉料比最低。母本海兰等是专业蛋鸡品种,产蛋性能好,体重较大.由于父母本都有世界最先进的育种体系做后盾,能兼顾肉蛋综合效益。

 

2.1.1生态型肉杂鸟鸡的概念与地位

生态型肉杂鸟鸡是肉食鸡的一个流派,是与快大型白羽鸡优质型黄羽鸡三分天下的一个流派。生态型肉杂鸟鸡的概念,可以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表述。即以产业链虚拟一体化为中心,一个基本点是生态型,另一个基本点是肉杂鸟鸡生态型肉杂鸟鸡正在与快大型白羽鸡优质型黄羽鸡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差异化竞争地格局。

 

生态型肉杂鸟鸡是肉蛋杂交鸡,其表达公式是:肉杂鸟鸡=商品蛋鸡♀×肉公鸡。生态型肉杂鸟鸡是利用海兰、罗曼等商品蛋鸡做母本,用快大鸡做父本,采取经济杂交方式生产的商品代肉食鸡。生态型肉杂鸟鸡是采取生态化方式饲养的肉杂鸟鸡,是在草地上、林地里、果园内放牧饲养的肉杂鸟鸡。快大型白羽鸡以生长快,个头大著称。优质型黄羽鸡以品质优秀取胜。生态型肉杂鸟鸡是健康鸡,以健康为特色来立足。

 

2.1.2生态型肉杂鸟鸡的产品形式定位

生态型肉杂鸟鸡在产品定位上,巧妙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白羽鸡和黄羽鸡的夹缝中脱颖而出。快大鸡产品以分割鸡为主,黄羽鸡产品形式是带羽色的活鸡。肉杂鸟鸡则是小体重白条整鸡。整鸡这一定位是高明巧妙的,这一产品形式全部是正品,没有副产物。在分割鸡产品系列中,鸡腿、鸡翅、鸡胸是正品,能卖上较高的价格。鸡骨架、鸡头等下货却是副产品,卖价很低不值钱。

 

肉杂鸟鸡产品形式是西装鸡或白条鸡,整鸡产品形式全部是正品,不值钱的骨架子也能够当肉卖,整鸡产品形式不是传统落后,而且能够让产品增值溢价。整鸡与分割鸡相比,生产工艺简单,节省用工费用。与销售活鸡相比也有独具优势:活鸡销售半径小,局限在本地区域内。而工业化生产的白条或西装整鸡,可以冻品方式销售到全国市场上去,市场销售半径大大扩大。

 

现代家庭普遍小型化,肉杂鸟鸡因势利导投其所好,选择了小体重整鸡产品形式。虽然快大鸡也能够生产白条鸡或西装整鸡,但体重一般为2kg左右,一只鸡相当于两只肉杂鸟鸡的重量。而肉杂鸟鸡体重较小,只是快大鸡的二分之一。体重小价格自然就便宜,买一只快大鸡可以买两只肉杂鸟鸡。消费者以只为单位来比较,买一只肉杂鸟鸡显得比较便宜。

 

2.1.3生态型肉杂鸟鸡实行多样化细分品牌

生态型肉杂鸟鸡品种组合是多样化的,饲养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其利用地域特色实现了品牌多样化,利用品种组合特征实现品牌特色化,利用饮食文化实现品牌个性化。最近,宅餐馆推出了系列特色鸟鸡品牌。有桂林鸟鸡、庐山鸟鸡、中原鸟鸡、东北鸟鸡、山庄鸟鸡、百灵鸟鸡、西湖鸟鸡、泰山鸟鸡、金陵鸟鸡、蓬莱仙鸡,蚂蚱鸟鸡、红鸟鸡,白鸟鸡、黄鸟鸡等等。可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鸟鸡肉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2.2商品蛋鸡既产商品蛋,也是肉杂鸟鸡的母系种鸡

 

在肉杂鸟鸡模式中,商品蛋鸡一身而二用,既生产商品鸡蛋,也能生产肉杂种蛋。在需要肉杂鸡种蛋的时候, 商品蛋鸡就摇身一变,成为肉杂鸡的母系种鸡。只要对产蛋期蛋鸡实施人工授精,就可以随时获得肉杂鸡种蛋。

 

在信息化智能时代,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养鸡业也是这样,肉鸡与蛋鸡之间,黄鸡与白鸡之间,也会互相交叉融合,从而创新出多样化衍生产品来。肉杂鸡在广度上覆盖了蛋鸡业和肉鸡业。肉杂鸡也深度介入了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改变了中国肉鸡产业的整体格局,扩大了肉鸡业生存发展的空间。

 

从广度上讲,不仅有沿着肉用方向的肉蛋杂交,也有肉用目标的土洋杂交。肉杂鸡渗透到黄羽肉鸡领域,如用隐性白快大鸡做父本,与三黄鸡进行杂交组合,培育出了带黄毛的快大鸡。而黄毛的快大鸡也是肉杂鸡的家族成员。肉杂鸡也深入到白羽肉鸡领域,由于肉杂鸡用快大鸡父母代做父系,扩大了快大鸡父母代公鸡的使用范围,拓展了父系公鸡的市场空间。

 

同时,肉杂鸡还让快大型母系公鸡派上用场。在鸡父母代种鸡场中,母系公鸡作为商品代廉价处理,由于肉杂鸡产业的发展,在父母代公鸡供不应求,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时,也把母系公鸡利用起来。肉杂鸡介入蛋鸡业之后,构建起种蛋与商品蛋兼用的生产体系。在鸟鸡肉行情好时生产种蛋,在鸟鸡蛋行情好时就卖商品蛋。拓宽了蛋鸡产品的市场销路,增强了商品蛋鸡场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蛋鸡业正面临产能过剩成本上升,蛋鸡业只有寻找出产品增值的路径,才能够解决养殖效益下滑问题。由于肉杂鸡的崛起,给蛋鸡业带来了福音。现在,肉杂鸡已经渗透到蛋鸡业,为蛋鸡业产品增值提供了支持。商品蛋鸡场转型肉杂鸡种鸡场,商品蛋鸡在生产商品蛋的同时,也生产肉杂鸡种蛋。种蛋价格比商品蛋要高,使鸡蛋产品实现溢价增值,提高了蛋鸡场的盈利能力。

 

2.3采取种蛋与商品蛋两用模式实现弹性化生产

 

鸡是卵生的繁殖方式,鸡蛋既能够做商品蛋食用,也能够授精孵化做种用。两种产品功能可以随时转换,能够适应种蛋与商品蛋兼用的生产体系。在鸟鸡肉行情好时产种蛋,在鸟鸡蛋行情好时就卖商品蛋。

 

在肉杂鸟鸡的产业组织体系中,商品蛋鸡场就是肉杂鸡的种鸡场,海兰等商品代蛋鸡就是肉杂种鸡。由于鸡是卵生繁殖动物,鸡蛋既能够做商品蛋食用,也能够授精孵化做种用。两种产品功能可以随时转换,能够适应种蛋与商品蛋兼用的生产体系。在鸟鸡肉行情好时就生产肉杂种蛋,在鸟鸡蛋行情好时就卖商品鸡蛋。

 

2.3.1产量能升能降能抓机遇能避风险

受国际化金融化因素影响,鸡肉鸡蛋产品市场波动频繁,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由此导致生产大起大落,经营大红大黑大赔大赚。肉杂鸟鸡的生产体系是灵活的,可以弹性化动态地组织生产,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生产量。在市场行情好商机到来时,能够踩油门迅速上量,若需压产时,也能踩刹车,有效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达尔文说:地球上不是最强壮的物种得以生存,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得以生存,而是那些最适应变化的物种得以生存。针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鸟鸡产业链的应对之策,是构建弹性灵活的产业链体系。做到产量随市场波动能升能降,能踩油门,能踩刹车,产销随时动态平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以及疫病等自然灾害风险。

 

在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体系中,种鸡场是采取虚拟方式建设的。商品蛋鸡场就是肉杂鸡的种鸡场,商品蛋鸡就是肉杂鸡的母系种鸡。其种蛋和鸡雏是通过虚拟方式获得的。当需要肉杂鸡种蛋的时候,只要对产蛋的商品蛋鸡实施人工授精,就可以随时获得大量的种蛋。当不需要种蛋时,则停止人工授精,蛋鸡饲养场继续生产销售商品鸡蛋。

 

肉杂鸟鸡产业链实行弹性化的生产体系,不大量储藏产品搞库存,而是储备生产要素。在生产旺季或市场行情好时,在有大量定单需要增加产品数量时。利用社会资源迅速地组合生产要素,表现出超常规的种蛋供应能力,强大的鸡雏孵化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大规模上产量。当市场陷入低谷时,可以随时踩刹车降产量,能够有效地实现去库存化,避免被大量的库存烧伤

 

2.3.2产品随时转换种蛋鸡雏商品蛋三结合

由于鸡蛋既能够做商品蛋食用,也能够做种蛋用来孵化鸡雏。商品蛋鸡能够随时进行产品转换。胎生方式的仔猪牛犊羊羔,是不能做商品直接食用的,因而存在着转换上的障碍。鸡是繁殖能力最强的饲养动物,产蛋鸡几乎每天产蛋,只要有订单需求,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实施人工授精,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肉杂鸡种蛋。当鸡肉市场陷入低谷时,蛋鸡场就会停止或减少鸡雏孵化,继续生产销售商品鸡蛋,

 

肉杂种鸡场为防控市场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生存方式来化解。如他们既生产种蛋,也生产商品蛋,数量比例根据市场变化来灵活调节。多样化的生存方式还包括既经营销售种蛋,也经营销售鸡雏。在鸡雏产品结构中,既有零日龄鸡雏,也有2-3周龄的脱温雏。既有白羽色鸡雏,也有红羽色鸡雏。在孵化过程中,遇到鸡雏市场低谷,就将鸡胚卖给疫苗生产厂家。

 

生态型肉杂鸟鸡的崛起,种蛋与商品蛋兼用的生产方式,为蛋鸡业产品增值提供了支持。商品蛋鸡场转型肉杂鸡种鸡场,商品蛋鸡在生产商品蛋的同时,也生产肉杂鸡种蛋。实现种蛋鸡雏商品蛋三结合生产。种蛋价格比商品蛋要高,使鸡蛋产品实现溢价增值,提高了蛋鸡场的盈利能力。肉杂种蛋或鸡雏既在当场销售,也向外地市场销售。通过多元化生存方式,肉杂鸡雏生产商可以左右逢源,大大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4生态型肉杂鸟鸡是市场灵活型弹性化生产体系

 

生态型肉杂鸟鸡的生产体系是灵活的,可以弹性化动态地组织生产,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生产量。在市场行情好商机到来时,能够踩油门迅速上数量规模,若遇市场低谷需压产时,也能够随时踩刹车,可以有效地应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肉杂鸟鸡是肉蛋杂交鸡,其母本是海兰等商品代蛋鸡,其父本是快大型白羽鸡。其饲养日龄为三十天左右,产品形式是体重一公斤左右的白条鸡。生态型肉杂鸟鸡是采取生态化放养方式饲养的肉杂鸟鸡,是对肉杂鸟鸡的升级换代,是中国特色肉鸡业的一个创新型产业分支。

 

生态型肉杂鸟鸡采取的是组合创新方式。在品种组合上,实现了以虚拟配套系为内容的创新,降低了鸡雏生产成本;在饲养方式上,实现了以生态化放养为内容的创新,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肉鸡产业体系闯出了新路;在产品形式上,实现了以小体重白条鸡为内容的创新,通过差异化途径创新了肉鸡细分产品;

 

生态型肉杂鸟鸡在产业组织形式上,实现了以虚拟一体化为内容的创新,降低了组织成本;在生产运行机制上,创新了产量能升能降的动态弹性生产方式,化解了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生态型肉杂鸟鸡在产品差异化基础上,树立了红鸟鸡白鸟鸡等自主品牌,为中国肉鸡业树立本土化鸡肉品牌闯出路子。

 

2.4.1构建虚拟一体化产业组织形式

当前,肉鸡产品市场波动频繁,不确定性增加,导致生产大起大落,经营大红大黑大赔大赚,破解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肉鸡业需要迫切解决的大课题。达尔文说:地球上不是最强壮的物种得以生存,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得以生存,而是那些最适应变化的物种得以生存。

 

针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肉鸡业应对之策是构建弹性灵活的产业链体系。做到产量随市场波动能升能降,能踩油门,能踩刹车,产销随时动态平衡。使企业和农户能够灵活地面对变化波动的原料及产品市场。根据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价格的高低以及鸡肉产品市场行情的好坏,随时主动地调整鸡产品产量的大小。做到及时抓住市场商业机会,也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以及疫病等自然灾害风险。

 

在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链内,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厂、兽药厂、屠宰场、养殖户等成员单位之间,没有产权关系,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是弟兄般的合作伙伴关系。它们分别拥有自主独立的产权,各自独立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市场化的订单契约组织联合起来,是虚拟一体化的产业帝国。这种产业组织形式,具有运行成本低、运作效率高的优势。

 

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体系,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种鸡、孵化、饲料、屠宰、商品鸡等环节分拆,让它们各自独立。然后结成产业链上的利益伙伴关系,通过市场化的订单契约将他们组织联合起来,彼此依赖合作共赢。

 

生态型肉杂鸟鸡是一个有分有合的产业链体系,是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但不是大而全的实拟一体化,而是外包代工的虚拟一体化。产业链上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厂、商品鸡场、屠宰场等,由各自独立的厂(场)家来完成,再由产业链龙头来组织协调,将产业链成员联合起来构建产业集群。

 

虚拟一体化产业组织形式,适应当今信息化商业环境的商业模式,这是最新的模式,也是效率高、效果好的产业模式。这个模式成本最低、投入最少、资金占用也最少,是资金周转最快,上量也最快的新型产业模式

 

2.4.2实行产量‘能升能降’的生产方式

生态型肉杂鸟鸡实行产量有升有降弹性化的生产体系,不大量储藏产品搞库存,而是储备生产要素。在生产旺季或市场行情好时,在有大量定单需要增加产品数量时,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体系这时候能够充分发挥弹跳力好、爆发力强的优势,利用社会资源迅速地组合生产要素,表现出超常规的种蛋供应能力,强大的鸡雏孵化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大规模上产量。当市场陷入低谷时可以随时踩刹车降产量,能够有效地实现去库存化,避免被大量的库存烧伤

 

生态型肉杂鸟鸡同快大型白羽鸡的产业组织体系是不同的,产业链运行机制也不同。在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体系中,种鸡场是采取虚拟方式建设的。商品蛋鸡场就是肉杂鸟鸡的种鸡场,商品蛋鸡就是肉杂鸟鸡的母系种鸡。其种蛋和鸡雏是通过虚拟方式获得的,当需要肉杂鸟鸡种蛋的时候,只要对产蛋的商品蛋鸡实施人工授精,就可以随时获得大量的种蛋。当不需要种蛋时,则停止人工授精,蛋鸡饲养场继续生产销售商品鸡蛋。

 

肉杂鸟鸡的生产体系是灵活的,可以弹性化动态地组织生产,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生产量。在市场行情好商机到来时,能够踩油门迅速上量,若需压产时,也能踩刹车,有效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产业链体系,只有卵生繁殖方式的才行得通,才能够适应种蛋与商品蛋兼用的生产方式。

 

由于鸡蛋既能够做商品蛋食用,也能够做种蛋用来孵化鸡雏。商品蛋鸡进行这样的产品功能转换非常容易简单,可以随时进行。而胎生方式的仔猪、牛犊、羊羔,是不能做商品直接食用的,存在着转换上的困难。鸡这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为肉杂鸟鸡这一业态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鸡是繁殖能力最强的饲养动物,产蛋鸡几乎每天产蛋,可以在短期内迅速上量,实现规模化生产。在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体系中,由于产蛋鸡是大量存在的,可以提供种蛋的商品蛋鸡养殖户是现成的,孵化设备及人员都是现成的,都处在随时随地的待命状态。

 

由于生产要素是现成的,产能是现成的。只要有订单,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实施人工授精,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肉杂鸟鸡种蛋。在市场行情好,价位高,出现大量订单时,屠宰场就会给予肉鸡养殖户提供订单,养殖户、孵化户、种蛋户都围绕订单开始行动起来。当鸡肉市场陷入低谷时,蛋鸡场就会停止或减少鸡雏孵化,继续销售商品鸡蛋,产业链其他环节都跟随踩刹车降产量,规避卖难价跌的市场风险。

 

 

2.5生态型肉杂鸟鸡是资源节约型养鸡业

 

生态型肉杂鸟鸡牧场选址在林草地里,只建造价格低廉的塑料暖棚。冷季利用不花钱的光能增温保温,热天利用牧场内树木披荫,采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节电、节水、节煤、节建材、节耕地,属资源节约型养鸡业。

 

生态型肉杂鸟鸡牧场同工业化养殖小区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养殖模式,工业化的养鸡小区,需要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是标准化的鸡舍,固定投入较大;而生态型肉杂鸟鸡牧场,建设造价低廉的塑料棚,使用每台不足万元的风力发电机,利用小型机动车或畜力车拉水供鸡饮用,固定资产投入较小。

 

塑料鸡棚冷季利用不花钱的光能增温保温。热天利用树木披荫,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节电、节水、节煤、节建材、节耕地,属资源节约型养殖业。而工业化设施养殖,鸡舍设备等固定投入大,又要水电设施配套,机械给水供料、机械通风、热风炉给暖、灯光照明、机械排污、水洗处理粪便,大量耗用价格日益高昂的电煤水等资源。

 

2.5.1节约煤炭能源

生态型肉杂鸟鸡的优势产区,是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盟市)。北方地区冬季饲养肉鸡需要加温,用火炉子加温需要烧煤,用热风炉采暖也需要烧煤,用火墙取暖加温也需要烧煤。现在煤炭涨价了,烧煤等于大把地烧钱。

 

生态型肉杂鸟鸡实行季节性饲养,选择在四月初至十月末的暖季养肉鸡,在寒冷的冬季则休鸡空舍。在暖季饲养生态型肉杂鸟鸡,可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能取暖。不用烧煤来提供热源。太阳光是老天爷恩赐的,不用花钱购买,能够节省煤炭能源。

 

生态型肉杂鸟鸡舍是塑料棚,既遮风又挡雨。在早春晚秋季节,还能保温增温,也节省煤炭能源。半地下式的塑料鸡棚,冬季利用地温保温,夏季利用地温降温。利用不花钱的地温,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这是一种煤炭节约型饲养方式。在煤炭不断涨价的情况下,更有推广普及价值。

 

2.5.2节约电力资源

工厂化鸡舍使用轴流风机纵向通风,或利用小型风机横向通风,都属于机械通风。缺点是设备投入大,需要电耗费用大。生态型肉杂鸟鸡是人工给水喂料,不采用机械给水,也不采用机械化喂料,所以省电。

 

生态型肉杂鸟鸡白天在林地草地上放牧饲养,不使用风机进行机械通风,靠大自然通风。晚间或刮风下雨时,进入塑料及棚里,掀开鸡棚前后的塑料,可实施横向通风。把鸡棚两端的门敞开,实行纵向通风。自然通风不需要通风设备,也不耗电,是资源节约型的。

 

生态型肉杂鸟鸡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林地草地里,进行放牧饲养,粪便由绿色植物吸收利用,变废为宝。排泄在塑料鸡棚里的粪便,采取人工方式清理。不采用机械排污清粪,既节省投资,又节省电力。

 

2.5.3节约耕地资源

生态型肉杂鸟鸡在村庄外面建设鸟鸡牧场,它不同于占用耕地建设的工业化养殖小区(现在的养殖小区,都或多或少地占用了耕地),而是在林地草地上饲养畜禽。在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林地面积非常大,有疏林地、残次林、果树林、竹林等等,在各类林地上养禽,粪便由林草植物吸收利用变废为宝,又不污染土壤、大气、河流等生态环境。

 

近年来,由于国家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人工草地的面积也十分巨大,给生态化方式饲养家禽带来广阔的空间。就是说,农民畜禽饲养活动由庭院村庄转移到户外田间,并不需要占用耕地,不会减少耕地,现有的林地草地足够使用,养殖活动对林地草地没有破坏,还有积极促进作用。

 

2.5.4节约淡水资源

工厂化养鸡是机械化饮水线,或乳头饮水器的流水线,或采取普拉松饮水器,生态型肉杂鸟鸡则是人工饮水器。

 

生态化肉杂鸟鸡用水量少,仅供人鸡饮用,也不采用机械水洗排污清粪,用毛驴车拉水,或四轮拖拉机拉水即可满足。不必投资建设机电井,铺设输水管道等设施,所以节约水资源。

 

2.5.5节约建材资源

工业化养鸡小区需要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是标准化的鸡舍,固定投入较大;而生态肉杂鸟鸡牧场,建设造价低廉的塑料棚,使用每台不足万元的风力发电机,利用小型机动车或畜力车拉水供鸡饮用,固定投入较小。

 

生态型肉杂鸟鸡在林地果园草地上放养,不建设高标准的土建鸡舍,仅建设塑料鸡棚,用于保温增温。因而,节省砖瓦、水泥、沙石、木材等建筑材料,投资仅是同样面积土建鸡舍的五分之一。

 

2.6生态型肉杂鸟鸡是环境友好型养鸡业

 

生态型肉杂鸟鸡不搞集中化规模化的养鸡小区,不实行工厂化高密度饲养。而是在林地、草地、果园里放养,家禽粪便等排泄物,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资源化地变废为宝,实现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紧密型有机结合。

 

2.6.1改变了养殖业对村庄庭院的环境污染

生态型肉杂鸟鸡牧场,建在远离村庄的林地里、草地上、果园内,畜禽粪便不再污染农民的庭院,不再污染村庄的街道,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生态型肉杂鸟鸡模式,改变了农民人畜混居的落后习惯,有效防止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对农村居民的威胁。

 

2.6.2实现了种养两业紧密型有机结合

养鸡农户化整为零各自为战,把养殖业疏散在远离村庄的林地里、草地中、田间地头上。畜禽粪便既不污染庭院村庄,也不会集中排放污染环境。生态型肉杂鸟鸡在林地、草地、果园里放养,家禽粪便等排泄物,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资源化地变废为宝,实现了种养业紧密型有机结合。

 

2.6.3控制了对土壤、河流、大气的环境污染

工厂化养禽场或工业化养殖小区,使用机械冲洗排污,大量的粪便污物集中排放,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养鸡场周围空气恶臭,污水泛滥横流无处容纳。鸡场外的污水坑,污物上面的苍蝇,周围空气遭受污染,居民反对强烈。

 

生态型肉杂鸟鸡粪便排放在林地草地里,由绿色植物吸收利用,进行无害化环保处理。部分排泄在鸡棚中的粪便,实行人工清粪。在鸡棚内由人工使用铁锨,从窗口人工清粪。在窗外装入手推车内,推至粪坑内发酵处理,作为粪肥施入农田。

 

2.7生态型肉杂鸟鸡是品牌溢价型养鸡业

 

生态型肉杂鸟鸡是放养鸡,或草地山地放养,或林地果园放养。利用生态放养这些差异化特征,树立起了鸟鸡的绿色品牌形象。放养要素让鸟鸡拥有了绿色健康的品质,让众多地域特色鸟鸡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从而让鸟鸡系列品牌获得了更高的品牌溢价。

 

鸟鸡通过转变饲养方式,实行适度放养,扩大了鸟鸡的生存空间。降低了饲养密度,提高了通风效果,保证了动物福利。由于提高了鸟鸡的健康水平,减少发病几率。让鸟鸡产品拥有了绿色健康的品质,让鸟鸡产品具有了较高的附加值。利用这一绿色健康品质特征,树立起了鸟鸡系列品牌形象,通过绿色品牌形成市场区隔,从而树立起针对南美北美肉鸡的竞争优势。

 

生态型蛋鸟鸡必须是放养鸡,或草地山地放养,或林地果园放养。由于生态型蛋鸟鸡选择生态化饲养方式,使鸟鸡获得动物福利,让鸟鸡蛋产品拥有健康的品质,能够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鸟鸡蛋,从源头上保证了食品安全。由于选择生态化放养方式,让鸟鸡蛋拥有绿色概念。给鸟鸡品牌一个差异化特色化题材,可以大大提高鸟鸡蛋的品牌号召力。

 

 

2.7.1态化让鸟鸡品牌拥有了低碳绿色题材

鸟鸡品牌需要进行宣传,而宣传是需要题材的。要给生产经营者一个题材,给消费者一种说法。在消费者普遍关注健康安全的背景下,选择生态化放养方式,给鸟鸡穿上绿色服装,给鸟鸡的生产经营者一个健康的题材。可以大大提高鸟鸡的品牌号召力。养殖户有了放养这个题材,可以描述鸟鸡在山林果园里奔跑,可以介绍鸟鸡采食蚂蚱的过程,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

 

2.7.2生态化让鸟鸡业催生出众多细分品牌

生态化饲养方式是对工业化饲养方式的颠覆,如果放弃生态型,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模式就失去了创新点,鸟鸡系列品牌也就失掉了灵魂,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也就失掉了生命力。鸟鸡实行了多品牌战略, 推出了一系列地方特色品牌. 有桂林鸟鸡、庐山鸟鸡、中原鸟鸡、东北鸟鸡、山庄鸟鸡、百灵鸟鸡、西湖鸟鸡、泰山鸟鸡、金陵鸟鸡、蓬莱仙鸡,蚂蚱鸟鸡、红鸟鸡,白鸟鸡、黄鸟鸡等等。

 

2.7.3生态化让鸟鸡系列产品走向高端市场

当前,肉鸡产品市场已经过剩,产能与产品都是过剩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是过剩的。原料上涨加之产能产品过剩,导致价跌卖难频繁发生,令行业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肉鸡业迫切需要获得高端消费人群,迫切需要开发高端细分市场。让鸡肉产品能够卖出较高的价格,能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难得的是,我国出现了追求健康鸡产品的白领阶层,出现了认同放养鸡的中产阶级消费人群,这是一个消费高端产品的细分市场。鸟鸡行业没有理由拒绝犹豫,应该大踏步的冲上去。鸟鸡要对高端市场进行战略布局,要对细分市场不断进行深度挖掘,要培育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分品牌。

 

2.7.4生态化让鸟鸡与国际对手形成差异化

中国现代肉鸡产业是从美国学习引进的。选择的是与美国、巴西相同的肉鸡品种,采取一致的饲养方式,使用同一的饲料配方。在饲料原料上也是雷同的,没有实行差异化区隔。这样,在产业模式产品形式同质化的情况下,不断遭受美国、巴西低价鸡肉的进口冲击。中国特色肉鸡业要在国内市场获得较多份额,需要在细分市场上找出路,需要在饲养方式上形成差异化布局,利用差异化要素构建中国特色鸟鸡品牌。

 

2.7.5生态化让鸟鸡业实现低碳绿色转型

当前,全球经济都在紧盯低碳方向进行绿色转型,肉鸡业也不能例外。低碳经济已是养鸡业绕不过去的问题,肉杂鸟鸡也必须走低碳循环的路子,向生态文明的饲养方式转变。生态型肉杂鸟鸡从诞生那天起,就定位在生态化饲养方式上。采取生态化饲养方式,鸟鸡可以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可以降低饲养密度,可以让鸟鸡拥有较大的生存空间,拥有更多的动物福利。

 

生态型肉杂鸟鸡产业具有中国特色,鸟鸡产品具有中国特点,鸟鸡品牌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由于鸟鸡模式选择低碳的技术路线,使鸟鸡获得动物福利。让鸟鸡产品拥有绿色健康的品质,能够让消费者吃上健康安全放心的鸡产品,从源头上保证了食品安全。这样,在全球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在生态畜牧业大潮中,就占领了低碳循环养鸡业的全球制高点,为中国养鸡业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2.8生态型肉杂鸟鸡是产品增值型养鸡业

 

生态型肉杂鸟鸡为保证其健康品质,不追求生长速度快,放弃了舍饲笼养的高产量。采取自然生长的放养方式,扩大了鸟鸡的生存空间,保证了动物福利。让鸟鸡拥有绿色健康品质,使鸟鸡产品拥有了较高的附加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模化家禽养殖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并改善了人民的膳食结构。然而,现今的饲养管理方式与动物健康的矛盾日益突出。规模化密集化形成的畜禽饲养管理误区,导致多种应激因素严重。抑制了动物的免疫功能,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生产性能降低,家禽养殖效益难以保障。

 

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弊端,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它为人们在获取丰厚畜禽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和空气受到污染;粪便处置问题较难完全解决;动物健康与福利问题受到限制;人与动物共患病复发或新增;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丢失;饲养动物体质变差,容易生病,传染病容易发生流行;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而过量使用药物添加剂、激素,促生长剂等。

 

进入21世纪,养鸡业的持续性发展将依赖于健康养殖和动物福利事业的进步。随着国际上动物福利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也正在面向未来,从长远的生态利益出发,鼓励农户种植紫花苜蓿等青绿饲料供鸡啄食,利用山林草地进行家禽散养。采取生态化方式散养的家禽,产品风味好有特色,可以利用饲养方式的差异化树立品牌,禽蛋产品能够获得产品增值和品牌溢价。

 

生态型肉杂鸟鸡是饲养方式革命,是对工业化饲养方式的颠覆。放养鸡产品符合健康消费理念,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放养鸡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同,销售价格比较高。我国出现了追求健康鸡产品的白领阶层,他们是放养鸡产品的粉丝。这些认同放养鸡的中产阶级消费人群,是一个消费高端产品的细分市场。我国养鸡业应该抓住这个市场机会,将规模化转型为生态化。

 

鸟鸡通过调整饲养方式实行适度放养,扩大了家禽的生存空间,降低了饲养密度,提高了通风效果,保证了动物福利。可以提高饲养家禽的健康水平,减少发病几率。让鸟鸡产品拥有绿色健康的品质,让鸟鸡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利用这一绿色健康品质特征,树立了鸟鸡的绿色品牌形象。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提高鸟鸡产品附加价值。

 

2.9根据市场需求组合出多样化个性化鸟鸡品牌

 

生态型肉杂鸟鸡饲养方式多样,杂交组合多样. 在外观上有个性化特征,在品质上有差异化内涵。丰富了肉鸡品种结构,催生出了众多细分鸡肉品牌。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肉鸡产品的需求。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

 

从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特点看,我国具有地域多样性的特点,也具有市场多样性的特征。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就要利用中国特色的资源要素,突出品种的地域性,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产品形式的地域性,生产方式的地域性,市场的地域性等等。利用各种地域性特色,生产多样化的特色禽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禽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化整为零各具特色,对美国、巴西同质化鸡产品进行市场稀释,使我国鸡肉产品能够实现分散突围。

 

2.9.1生态化鸟鸡定位在高端消费人群

当前,肉鸡产品市场已经过剩,产能与产品都是过剩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是过剩的。原料上涨加之产能产品过剩,导致价跌卖难频繁发生,令行业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肉鸡业迫切需要获得高端消费人群,迫切需要开发高端细分市场。让鸡肉产品能够卖出较高的价格,能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难得的是,我国出现了追求健康鸡产品的白领阶层,出现了认同放养鸡的中产阶级消费人群,这是一个消费高端产品的细分市场。鸟鸡要对高端市场进行战略布局,占领高端细分市场

 

2.9.2生态化鸟鸡实行多样化细分品牌

生态化鸟鸡品种组合是多样化的,饲养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其利用地域特色实现了品牌多样化,利用品种组合特征实现品牌特色化,利用饮食文化实现品牌个性化。最近,宅餐馆推出了系列特色鸟鸡品牌。有桂林鸟鸡、庐山鸟鸡、中原鸟鸡、东北鸟鸡、山庄鸟鸡、百灵鸟鸡、西湖鸟鸡、泰山鸟鸡、金陵鸟鸡、蓬莱仙鸡,蚂蚱鸟鸡、红鸟鸡,白鸟鸡、黄鸟鸡等等。可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鸟鸡肉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2.9.3生态化鸟鸡推行多样化饲养方式

中国的鸡肉市场市场已经多元化,消费需求多样化,在外观上有个性化诉求,在品质上有特殊性需求。中国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要用多样化的衍生产品来满足适应。生态化鸟鸡饲养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或草地山地放养,或林地果园放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实行量身定做,快速地组合出各具特点的肉鸡品种。我国各类生态资源丰富多样,可以发展各具特色的饲养方式,生产数量众多各具特点的鸟鸡品种,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10鸟鸡蛋实行产品专供+品牌专用+渠道专门

 

蛋鸟鸡采取生态化饲养方式,或草地山地放养,或林地果园放养。由于鸟鸡获得了较高的动物福利待遇,鸟鸡蛋就拥有了健康品质,鸟鸡蛋品牌也拥有了绿色内涵。鸟鸡蛋通过宅食店等专门化销售渠道,能够满足城市社区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

 

鸟鸡是低碳生产方式,提供的是绿色健康食品。不仅提供健康鸟鸡肉,还生产绿色鸟鸡蛋。肉鸟鸡一定是放养鸡,蛋鸟鸡也必须是放养鸡。或草地山地放养,或林地果园放养。这样蛋鸟鸡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可以降低饲养密度,可以拥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可以拥有更多的动物福利。在放养环境下,鸟鸡心情是愉快的,鸟鸡身体更是健康的。这是鸟鸡产品的珍贵之处,也是鸟鸡生产者的虔诚之处。

 

1)选择生态化饲养方式,使鸟鸡获得动物福利,让鸟鸡蛋产品拥有健康的品质,能够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鸟鸡蛋,从源头上保证了鸡蛋食品安全。(2)采取生态化饲养方式,能够使鸡蛋品牌之间形成差异化市场区隔,有效规避同质化恶性竞争。(3)选择生态化放养方式,让鸟鸡蛋拥有绿色概念。给鸟鸡品牌以差异化特色化题材,可以提高鸟鸡蛋品牌号召力。

 

2.10.1鸟鸡蛋主要面向高端消费人群

当前,蛋鸡业面临着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包括饲料价格不断上涨,还有人工成本上升而且招工难等等。在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出路只能是让产品卖出较高的价格。因此,蛋鸡业需要开发高端细分市场。难得的是,我国出现了认同放养鸡的消费人群,出现了追求鸟鸡蛋的消费阶层。这是一个消费高端产品的细分市场,鸟鸡蛋要主动出击占领这一高端细分市场。

 

2.10.2鸟鸡蛋以宅食店为专门化销售渠道

在鸟鸡产业链中,产品销售渠道是关键性资源。鸟鸡蛋细分产业链需要建设自己的销售渠道。宅餐馆与宅食店是鸟鸡蛋的专门化销售渠道。因为,这一销售渠道建设在社区里,具有地域上的便利性,能够提供送货到门的服务。还拥有渠道成本低的优点。<鸟鸡蛋>销售渠道采取加盟连锁的发展方式,实行产品、渠道、品牌三位一体封闭运行的战略,使鸟鸡蛋产品实现产品增值和品牌溢价。

 

 

第三章:东北酷牛生态化产业模式

 

我国养牛业需要围绕产业链一体化进行规划布局:以养牛场户为单位实行种养结合一体化,调整养牛品种结构推行乳肉结合一体化。以合作社为平台实现养加结合一体化,在产业链层面实行虚拟一体化。形成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产业链组织体系,建立起产加销利益联结的长效机制,为振兴我国牛业提供技术路线与组织体系保障。

 

3.1在农户中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

 

我国农民为什么放弃养牛呢?主要原因是养牛不挣钱,甚至赔本儿。农民养牛为什么会赔钱呢?笔者认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种养分离的生产方式导致饲养成本高,也导致交易成本高。

 

造成种养分离的根源,是由于对中国肉牛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误判,他们武断地认为中国未来靠一家一户养殖肉牛的环境条件不复存在,依靠一家一户分散养牛已不现实,散养户必然退出历史舞台,肉牛养殖一定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天下。

 

由于我国养牛业片面追求大型规模化,养牛场户自家没有足够的草场进行放牧,也没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饲草饲料。所以,饲草需要购买,饲料需要购买,牛犊需要购买,劳动力也需要花钱雇佣,提高了饲养成本,也提高了交易成本。如果以农户为单位实行种养结合,饲草饲料自家种植,劳动力来源于自家,牛粪由自家农田消化,牛犊来源于自家母牛,滚雪球式发展壮大,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养牛农户的持续发展能力。

 

所谓种养结合,就是种植也与养殖业在一个农户种紧密结合。在种养结合模式里,养牛户有配套的草场资源,或者有配套的土地资源,可以种植饲草和饲料。采取种养结合模式,牛粪便直接进入农田资源化利用,减少了购买化肥的投资,降低了种田成本,费用低廉地实现了环保治污,提高了土地的土壤肥力。

 

把种养两业紧密地结合在一个农户家庭内,能够减少了交易环节,减少了资金占用,减少了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由于能够廉价获得饲草和饲料资源。牛犊也自繁自养由自家母牛生产,能够利用实物资源替代短缺的货币,降低了农民从事养牛业的资金门槛。

 

在种养分离制度下,种养两业分别由两个利益主体从事,需要发生交易,需要由货币作中介才能完成。种养结合能减少资金的制约,那些养殖大户自家劳动力不足,需雇用劳动力,也需支持货币资金。而小户则尽量利用自家的闲散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与激励管理费用。农户实行种养结合,两条腿走路,可以脚踏种养两只船,左右逢源,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3.2饲养肉奶两用牛提高养牛综合收益

 

当前,市场上公牛价格普遍高于母牛,公牛尽管价高且十分抢手,价低的母牛不断遭到养户的遗弃。主要原因是掉价,在养牛役用的历史时期,母牛除了役用还能通过产犊创造价值,现在母牛失掉了役用价值,只有单一的肉用价值,但奶牛的肉用性能较之公牛逊色许多,这样就发生了公母价格倒挂现象,由于母牛仅有单一的肉用价值,而且肉用性能低下,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就遭到屠宰和淘汰,就出现了能繁母牛全国范围大幅下降的情况,就引发了犊牛架子牛短缺的现象。

 

让母牛免遭屠戮的出路是提高母牛的利用价值,母牛的长项是生牛犊,母牛的增值也要围绕母牛的长项来挖掘,让母牛生出有价值的牛犊,母以子贵,生出的牛犊增值了,母牛的身价自然也就提高了。母牛生犊的生理过程,也是产奶的生理过程,如果让母牛在生出一个有价值的牛犊的同时,还能大量产奶,像专用奶牛那样产奶,它就变成了奶牛,通过大量产奶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它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价值,让人们像宝贝一样的来饲养它,就可以免遭杀戮之灾

 

在我国传统农耕产业体系中,牛定位为耕牛,是拉拉犁耕田的工具,是驾车使役的动力,这样,在传统社会里,我国养牛以役用为主。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牛种也适应使役的需要,走向专门化的道路,我国的牛适合使役,但是逢长必短,在使役方面是长项,在肉用奶用方面则是短项

 

时代变了,我国也进入了工业化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社会,拖拉机代替了耕牛,汽车代替了牛车,使役的用途被时代淘汰了,牛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更新换代,也要转型再造重塑,这就是根据人类新的需求,根据人类对奶的需求走奶牛的路子,根据人类对肉的需求走肉用牛的路子。我国的牛在转型过程需要有方向,也需要有路线图。我国养牛要沿着由役用向肉用奶用的方向转型,要走肉奶两用的路线,实现肉奶双收,肉奶皆优。

 

农民单一饲养肉牛其收益仅是单一的牛肉,饲养36月龄的肉牛,期间毫无回报,没有综合收益。如果是肉奶结合牛,期间可以收获奶,农户获得了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将肉牛转型为肉奶两用牛,就拥有了弹性灵活。牛奶过剩时向肉倾斜,牛肉过剩时向奶侧重,反之亦然。每头牛都是一个生产车间,亦肉亦奶,肉奶结合。奶农可获得综合收益,既有奶的收益,还有肉的收益。养牛户拥有了微观调控的主动权,能够动态调节肉与奶的多与少,增强了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扩大了养牛业的生存空间。

 

在我国需要把乳肉结合起来,将肉与奶具体地结合在每头牛身上,向肉牛要奶,实现乳肉结合一体化发展。饲养乳肉结合牛,奶农既获得牛奶的收入,也获得牛肉的收入,获得的是综合收益。发展肉奶两用牛,既是奶牛业摆脱困境的突破口,也是肉牛业振兴发展的出路。肉奶两用牛模式,将肉与奶结合在一头牛身上,既要奶,也要肉。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增强了抗风险和抓机遇的能力,可以弹性灵活地应对市场波动。根据市场行情,通过延长或缩短母牛饲养周期等,来调节肉与奶的产量,调节市场的供求。

 

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肉用性能与专用肉牛品种接近,远远高于奶牛。(成年公牛体重可达1200kg,育肥牛日增超过1300g,成年母牛不低于750g),产奶性能与荷斯坦牛不相上下(年产奶量可达7T)。我国农业部已与德国有关部门合作推广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乳肉两用牛项目,并确定了内蒙古、吉林等七个项目省区。

 

推广肉奶结合牛的号角已经吹响,东北地区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参与。我国肉用牛种群基础庞大,且多是西门塔尔改良牛,这是发展我国肉奶结合牛的宝贵资源,是现成的种群基础。实行肉奶两用牛的战略转型,不用耗费巨资大量到国外购买奶牛,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冷配技术,我国的肉牛业就能够低成本地迅速地大发展,还能带动奶牛业低成本迅速地大发展。

 

世界牛业强国的肉牛产业体系,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量身订做的,没有照搬照抄获得成功的例子;都是自主创新的,没有跟随模仿成功的例子,发达国家的肉牛产业体系,都扬长避短地利用了本国的资源要素,产品结构都针对了目标市场,生产方式都遵循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

 

我国农区发展肉牛产业,要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建设成本低品质优效率高的产业体系。把每头肉牛作为一个生产车间,向肉牛要奶。把肉与奶结合在一头牛身上,既收获肉也得到奶,肉奶兼得。

 

在饲养环节,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实行种养结合,自繁自养的经营模式,推广生态型的肉奶牛牧场。将东北数量巨大的玉米秸通过免铡就近青贮技术,转化为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围绕肉奶牛的产业化,整合社会的屠宰场、乳品厂、饲料厂资源,以品牌为龙头,构建产业加销一条龙的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集群。

 

3.3由规模育肥场向农户自繁自养发展方式转型

 

西方国家过分强调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畜禽生产以消耗大量粮食为前提,忽视了畜禽对粗饲料的利用能力。我国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过程中,也路径依赖地引入了这一模式。工业化畜牧业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弊病也同时涌现出来,由于严重忽视畜禽对青粗饲料利用,大量耗用粮食进行畜禽生产,目前典型的奶牛日粮中,精料比例高达50%--60%。育肥肉牛日粮精料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甚至100%;导致饲养成本过高,削弱了我国肉牛业同澳大利亚新西兰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

 

牛与羊等反刍动物具有瘤胃、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瘤胃微生物。这种特殊的消化道结构赋予了牛、羊的特殊能力,它们能够有效地消化利用青粗饲料。发展养牛业就是利用其具有转化饲草的能力,让牛将人类不能利用的牧草秸秆转化为肉奶等食品。通过养牛能够把不值钱的东西转化为值钱的东西,为养牛户创造价值。如果让牛吃玉米大豆进行精料育肥,就是扬短避长,就埋没了养牛业低成本的优势。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的调查数据:全舍饲养能繁母牛,全年饲养费平均每头1645元(精粗饲料,人工、折旧、煤、电、水、配种、防病治病等费),犊牛从出生至断奶180天的饲养费150元,合计1795元。可繁母牛以群体70%产犊率计算,犊牛8个月断奶后售价为每头2000元,每头可繁母牛年均产犊0.7头,即饲养一头成母牛年收入每头2000×0.7头=1400元。经营成果为:1400元(收入)-1795(支出)-395元,也就是说在完全舍饲精料育肥的情况下,每饲养一头成年母牛年亏损395

 

中畜协牛业分会的结论是目前采用集约化大量舍饲养殖繁殖母牛来生产犊牛基本是无利可图,甚至可能还要赔钱可见,我国肉牛养殖不能照搬美国的育肥场模式。中国的养牛业不适合把育肥环节独立出来,我国的养牛模式必须转型,必须走节粮型畜牧业的路子,不以精料育肥,以减少对玉米大豆的依赖,以摆脱国际化风险。

 

在中国搞精料育肥,搞工厂化规模化育肥,搞专业化肉牛育肥,不适合中国国情。育肥环节一头连着架子牛,一头连着育肥牛的销售市场。规模育肥户的利益来源于差价,架子牛价格高低,育肥牛行情好坏,决定养牛户收入和效益。对于养牛户来说,养育肥牛盈利的关键在于能够买到价格低廉的架子牛,进而谋求出栏肉牛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但是,这几年的事实证明,要获得这样的差价是十分困难的,并且颇具风险性。(刘玉满《澳大利亚学者对我国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分析》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1-4

 

采取育肥牛模式存在产业链条过长的弊端,在饲养阶段有种牛场、犊牛繁殖场、架子牛场、育肥牛场等环节。而且这些环节都互相分离,是各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各环节之间都需要经过市场交易来运作,由于存在市场不确定性,存在想买时价格高或买不到,该出栏时行情差价格低的情况。这些都会增加养牛户的交易成本。

 

育肥牛价格会低迷时,架子牛虽然便宜,育肥场也难以盈利。采取工厂化精料育肥模式,架子牛与育肥牛二者之间有一次交易,会发生交易成本。特别是大规模育肥,面临国内牛肉市场空间窄小,出口受阻困难的市场情况。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行情大起大落,经营大红大黑,大赔大赚,搞规模化精料育肥风险很大。

如果由农户实行母牛 + 犊牛+ 架子牛 + 育肥牛一条龙饲养。母牛是自家的生产资料,牛犊由自家母牛繁殖生产,架子牛由自家犊牛长大而来,育肥牛用自家架子牛培育而成。不用到市场上购买,减少了外部交易环节,克服了市场信息不确定性的困扰,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

 

农户实行母牛 + 犊牛 + 架子牛 + 育肥牛一条龙饲养。饲草饲料在自家田地里种植,廉价甚至无偿获得饲草和饲料资源,小型牧场建在自家的田间地头,粪肥直接施入自家农田,既降低了种田成本,也降低了养牛成本。这样,就具备了产业竞争力,养牛户生存能力大大增强。即使在行业最低谷的时刻,也能坚持住不垮台,等待市场高峰期的到来,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4转型肉奶两用牛向肉牛要奶实现肉奶双收

 

我国东北中原农区已形成庞大的西门塔尔改良牛群。这是发展肉奶结合牛的宝贵资源。德系西门塔尔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牛种子选手,利用这两大优势资源进行杂交繁育,即能迅速转型为肉奶两用牛,实现肉奶双收的目标。

 

我国目前单一奶牛和单一肉牛的养殖结构,片面追求高单产的目标导向,推崇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导致养牛户缺乏弹性,没有应变能力,不能与市场变化互动平衡,经常陷入无法解套的被动困局。由于全部饲养高单产的荷斯坦奶牛,奶农无法调节饲养量。因为荷斯坦牛产奶水平高,但肉用性能差,当作肉牛杀掉得不偿失。

 

同时奶农也无法调节产奶量,因为奶牛不论产奶量多与少,饲草饲料照吃不误,降低产奶量却不能同步降成本。这种刚性僵化的养殖结构,农民只好被套牢,硬着头皮坚持。农民饲养肉牛也是同样情况,其收益仅是单一的牛肉,饲养36月龄的肉牛,期间毫无回报,没有综合收益。如果是肉奶结合牛,期间可以收获奶,农户获得了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

 

在发达国家的养牛业中,肉奶结合或奶肉结合的例子很多,如美国牛奶生产过剩,促使将其部分奶牛用于肉牛生产,英国也是类似的情况,也是因为牛奶过剩,将奶牛转型为肉牛,具体方式是用肉公牛对奶母牛进行杂交转型。我国农区肉用牛种群基础庞大,且多是西门塔尔改良牛。利用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对其进行杂交改良,可以将其转型为肉奶两用牛,实现向肉牛要奶,肉奶双收的目标。

 

东北中原等农区肉用牛种群基础庞大,且多是西门塔尔改良牛,这是发展我国肉奶结合牛的宝贵资源,是现成的种群基础。在东北地区需要把乳肉结合起来,将肉与奶具体地结合在每头牛身上,向肉牛要奶,实现乳肉结合一体化发展。饲养乳肉结合牛,奶农既获得牛奶的收入,也获得牛肉的收入,获得的是综合收益。这样,我国农区奶牛业就能低成本迅速地大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牛奶生产基地。同时,还能带动肉牛业低成本地迅速地大发展。

 

东北中原等农区如果转型发展肉奶两用牛,就拥有了弹性灵活。牛奶过剩时向肉倾斜,牛肉过剩时向奶侧重,反之亦然。每头牛都是一个生产车间,亦肉亦奶,肉奶结合。奶农可获得综合收益,既有奶的收益,还有肉的收益。养牛户拥有了微观调控的主动权,能够动态调节肉与奶的多与少,增强了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扩大了养牛业的生存空间。

 

肉奶两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既是奶牛业摆脱困境的突破口,也是肉牛业振兴发展的出路。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肉用性能与专用肉牛品种接近,远远高于奶牛。(成年公牛体重可达1200kg,育肥牛日增超过1300g,成年母牛不低于750g),产奶性能与荷斯坦牛不相上下(年产奶量可达7T)。我国农业部已与德国有关部门合作推广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乳肉两用牛项目,推广德系西门塔尔的号角已经吹响。

 

3.5利用微生物作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低成本养牛业

 

《科技日报》(叶书宏 赵燕燕 )(2012-06-07<蚯蚓是这里的壮劳力><——从垃圾处理看智利人的循环经济理念>报道,智利人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利用微生物作为生产力,在回收处理部分垃圾的同时,还酿造出享有盛誉的葡萄酒,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循环经济模式。文章中在主人公马努埃尔·瓦伦西亚是平塔纳区环境管理局主任,他指挥着数百万专门从事垃圾处理的特殊员工。这些勤劳的员工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工资却只有不到1美元。这并非马努埃尔在剥削劳工,而是利用加利福尼亚红蚯蚓进行有机垃圾分解。

 

经过蚯蚓对有机垃圾的分解处理,其重量能减少84%,同时还可产生高质量的肥料用于城市绿化和有机蔬菜种植。通过这种方式每吨垃圾的处理费用不超过1美元,大大少于传统垃圾处理方式所花费的成本,而且不会污染环境。微生物是一种可再生的农业生产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农业资源。让微生物给人类干活不要工资,是一种低成本廉价的生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需将种植业、畜牧业与微生物跨界结合起来,形成农牧产品之间营养物质循环利用。提高农牧领域之间互供产品的能力,提高农牧产品产量,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

 

3.5.1发展养牛业就是利用瘤胃中微生物

养牛业是人类成功利用微生物的产业,牛能够神奇地把吃进去的草变成奶,是在微生物的帮助型实现的。原因是牛拥有瘤胃这个特殊器官,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瘤胃微生物。这种特殊的消化道结构赋予了牛特殊能力,帮助它们成功地将草变成奶。发展养牛业就是利用瘤胃中微生物,依靠瘤胃微生物转化饲草的能力,将人类不能利用的牧草秸秆转化为肉奶食品。通过养牛能够把不值钱的东西转化为值钱的东西,这是微生物的功劳,是微生物充当志愿者帮忙的结果。

 

3.5.2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

现在农业部大力推广的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糠麸鸡粪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与其大同小异。所用菌种都是酵母菌、乳酸菌和放线菌。都是根据微生物发酵原理。东北酷牛养殖户利用糠麸新鲜鸡粪等农副产物做原料,生产发酵菌体蛋白饲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把其中的非氮蛋白转化为优良的菌体蛋白,从而生产出优质菌体蛋白饲料。这种高蛋白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饲料标准,最适合用于饲养肉奶两用牛。

 

3.5.3靠乳酸菌大量繁殖整株就近青贮玉米秸

玉米秸青贮是保质性能好的储存方式,是制作成本低的玉米秸加工方式。这项工作是靠乳酸菌大量繁殖活动完成的。青贮坑就是微生物的生产车间。由乳酸菌充当志愿者,从事无偿劳动,不需要农民付费进行发酵生产。农区玉米秸是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青贮玉米秸还是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采取省工简便的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可以在时间紧人手紧张的秋收大忙季节,实现玉米秸的快速大量青贮。

 

3.6将玉米秸开发成质优价廉量大的养牛饲草资源

 

农区玉米秸是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青贮玉米秸还是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采取省工简便的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可以在时间紧人手紧张的秋收大忙季节,实现玉米秸的快速大量青贮。

 

我国的养牛业来看,国际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与国际竞争对手澳大利亚、新西兰相比,在饲养成本方面缺乏竞争力。主要是我们的肉牛饲草饲料成本高,我们的奶牛同肉牛一样,也是饲料饲草成本高,因而陷入了困境。

 

新西兰草场实行私有化,牧场主自家拥有草场,自家的奶牛吃自家草地上的饲草,不用花钱买饲草,饲草成本是最低的,几乎是零成本。在我国养奶牛或者肉牛,由于追求规模化经营,养牛户自家没有草场资源,也缺少种植饲草料的配套土地。因此,饲草需要购买,饲料也需要购买,由于养牛户缺乏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提高了奶牛及肉牛的饲养成本。

 

人类为什么会去养牛?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即牛能够将人类不能利用的牧草秸秆转化为肉奶等食品。牛有把不值钱的东西转化为值钱的东西的本事。如果牛吃进去的是奶,挤出来的是草,由于得不偿失,人们就不会去养牛。

 

在我国发展肉牛业需要饲草条件,需要有廉价的饲草资源。如果买草买料养牛,如果高价地获得饲草,就会增大饲草成本,就会得不偿失。当前,我国肉牛业特别需要低饲草成本的支持。养牛户的饲草资源,不仅要廉价,而且还要量大。因为牛个体较大,相应地饭量也大,需要的饲草量较多。

 

同时,饲草来源不仅要价廉和量大,还得要质优,不然牛吃了不长肉、产奶少,仅能维持生命,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发展养牛业不能笼统地讲饲草资源,而是需要廉价地解决饲草资源,需要获得量大的饲草资源,还必须是质优的饲草资源。

 

肉牛养殖环节的商业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只有具备低饲养成本的条件才能生存。美国的肉牛分布区域,主要由该地区是否拥有低价牧草和粗饲料来决定。西部和西南部的大面积土地由于得不到充足的降雨,只能种草而不能种植粮食作物,因而成为种草放牧养牛的区域。(《动物科学概论》张沅傅金恋著译)

 

由此可以看出,养牛业能不能大发展,什么地方可以成为优势产区。取决于该区域是否用优质、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解决不了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问题,发展养牛业就是搞无米之炊,难以持续发展,也不会有什么戏。

 

中国是饲草资源异常缺乏的国家,农区养牛要将目光盯在农作物秸秆上。只有在玉米秸问题上实现突破,我国的农区养牛业才有戏,因为这是我国农区唯一量大价廉的饲草资源。东北中原西北地区的玉米秸资源,是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玉米秸经过青贮,还是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青贮可以提高适口性,提高消化率,提高营养价值,是玉米秸利用的最佳方式,在全世界被普遍采用。

 

国外普遍推行玉米全株青贮,种植的是专用青贮玉米,连秆带穗全株切碎,制成青贮饲料。这种方式提高了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大大提高了能量、蛋白质的收获量。在中国玉米产区,农民不愿接受玉米连秆带穗全株青贮,认为不把籽实收获起来,地等于白种了。实行玉米带穗全株青贮,不仅存在农民心理习惯障碍,也存在着比较利益低、机会成本高的问题。现在畜牧业收益低风险大,农民将玉米粒与秸秆一起贮在地下,用来饲喂牛羊草食动物,最终能否挣到钱是未知数没把握,自然不愿带籽实全株青贮。

 

采取铡切青贮方式,虽然能够保证质量和饲喂方便,但在人手紧张、车辆缺乏的秋收大忙季节无法实施。待到收割时,玉米秸秆已经枯黄,丧失了玉米秸青贮地大好时机。玉米穗达到乳蜡熟期可以收获,而玉米秸仍然青绿,适合青贮的这段时间极短,仅二三周时间。这段时间非常宝贵,转瞬即逝,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就会错失良机。只有采取省人、省钱又操作简单的免铡就近青贮,采取极为省工简便的不铡切整株青贮、不长距离运输的就近青贮。才能够在短短的两三周内,将青绿玉米秸青贮入坑。

 

玉米秸免锄就近青贮采取逆向操作的方式,由传统的先铡碎后青贮转变为先青贮后铡碎,对切铡时间进行置换,把农忙时的工作转移到农闲时来干。待到饲喂的时候,农忙季节已过,有充分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切铡处理,实行边铡边喂。玉米秸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好处多多,可以使玉米秸由地面堆放变为地下青贮,不占地面空间,不污染村庄庭院,减少火灾风险,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第四章:蒙酷肥牛生态化产业模式

 

农牧交错带既有可放牧用的草场,也有可以种植青贮玉米的农田,是饲草饲料资源最丰富成本最低的地区。兼之拥有庞大的牛群基础,可用做其他养牛地区的繁育基地。

 

4.1玉米涨价致使农区精料育肥养牛模式被高成本击垮

 

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原4省,是我国的主要农业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发展秸秆养牛,从1992年到1997年,国家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超过两亿元。每年还划拨8万吨平价尿素,调拨12万吨塑料膜指出秸秆养牛项目。由于国家对秸秆转化进行财政补贴,当地秸秆优质转化成本大大降低,转化数量大大增加。因而促进了中原区肉牛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中原肉牛产业带的形成崛起。

 

中原肉牛带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崛起的,崛起的原因是国家秸秆养牛项目的实施。由于国家资金物资扶持(也属于财政补贴),致使秸秆优质转化成本大大降低,促进了中原区肉牛业的大发展。由于秸秆养牛项目的推动,中原肉牛带到上世纪末,占全国牛肉产量的比率11%上升到46.8%。同时,秸秆养牛推动了我国养牛业大发展,1996年我国肉牛产量超过巴西,跃升为世界第二位。

 

但中原肉牛带好景不长,从2000年到2007年,中原4省肉牛生产迅速萎缩,牛肉产量比率由2000年的46.8%下降到2007年的36.9%。中原肉牛带生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秸秆氨化所需尿素薄膜价格不断提高,后来国家取消了补贴扶植政策,导致秸秆转化成本提高。于是将养牛模式转变为精料育肥规模化饲养,养牛户为追求规模化快速育肥,大量使用玉米等精料,在玉米大幅涨价的情况下,提高了养牛业饲料成本,相应弱化了我国养牛业的市场竞争力。

 

4.2把农牧交错带确立为我国养牛业的战略支撑点

 

我国农区养牛业采取规模化精料育肥方式,由于我国不拥有玉米大豆的定价权。在玉米被金融化饲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养牛业需要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虽然,我国草原牧区采取放牧方式养牛,养牛业饲草成本比农区低得多。但是,我国牧区养牛业也是脆弱的,主要是自然生态灾害风险。牧区冬季雪灾频率增多,暖季干旱灾害程度不断加剧。在当前牲畜超载过牧生态恶化的情况下,无法对全国养牛业提供战略支撑。

 

养牛业饲养周期长,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风险,或者是国际化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养牛业各种成本上升,致使产业链正常运行受阻。将会出现牛源短缺问题,将要遇到母牛来源问题的制约,遇到丢掉的销售市场再抢回来的困难。这些问题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都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才能重新获得。养牛业崩盘后在市场体系下恢复元气,比在计划体制下更为困难。

 

我国养牛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冲击挑战,在纯农区与纯牧区牛业脆弱的情况下,需要在饲草料最丰富、成本最低的区域建设牛源繁育基地。一旦中国养牛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不至于弹尽粮绝举白旗投降。那时候,可以由牛源繁育基地提供肉用性能突出的育肥公牛犊,能够提供肉奶两用的基础母牛犊。因此,需要把农牧交错带确立为我国牛业崛起的战略支撑点,培育成为我国养牛业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地。这是新历史时期赋予农牧交错带的新使命。

 

新西兰采取的是草原放牧养牛模式,其饲草饲料成本是低的。为避免新西兰以低成本优势为突破口,将中国养牛产业根基冲垮,中国养牛业需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我国目前只有农牧交错带养牛业,才具备与新西兰养牛业交手的资格。农牧交错带既有牧区也有农区,既有可以放牧的草场,也有可以种植青贮玉米的农田。是饲草饲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饲草饲料最为优质的地区,也是饲草饲料成本最低的地区。

 

农牧交错带既有可以放牧的草场,也有可以种植青贮玉米的农田,是饲草饲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农牧交错带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牛群基础,加之饲草饲料成本低的优势,可用作为其他养牛地区的繁育基地。在这里培育肉奶两用型德系西门塔尔种公牛。在这里建设肉奶两用型德系西门塔尔母牛繁育基地。向城镇周边提供肉奶两用型母牛资源。向农区提供肉用性能突出的育肥公牛犊。为中国各个养牛区域提供战略资源支撑,使中国养牛业实现互补性一体化发展。

 

4.3以肉奶两用牛做战略支撑实现肉奶双收肉奶皆优

 

德系西门塔尔肉用性能很好,与专用肉牛品种接近。母牛产奶性能也很突出,与荷斯坦牛不相上下。用其做种子对现有西门塔尔改良牛群进行提升,可实现肉奶双收肉奶皆优。

 

牛肉和牛奶可以捆绑在一头牛上来生产。将来,奶牛业与肉牛业是一体化的,谁也离不开谁,需要捆绑结合发展。肉牛业缺少了奶牛业的配合支持,就会难以孤军深入孤掌难鸣,就会陷入生存困境。我国如果发生了去奶牛化的情况,就会连锁反应产生去肉牛化。发展肉奶两用牛,既是奶牛业摆脱困境的突破口,也是肉牛业振兴发展的出路。否则,就会出现唇亡齿寒的局面。

 

我国养牛业在进行转型重塑过程中,需要有方向,也需要有路线图。需要沿着肉用奶用结合的方向转型,要走肉奶两用的路线。将肉与奶具体地结合在每头牛身上,向肉牛要奶,实现肉奶两用一体化发展。实现肉奶双收,肉奶皆优。将牛肉与牛奶这两种产品,由一头牛来提供。这样,饲养一头牛等于二头牛,饲养一群牛相当于饲养两群牛。能够得到牛肉和牛奶两种产品,等于拥有肉牛和奶牛两个牛群。

 

4.3.1城镇周边区需要为其提供肉奶两用牛资源

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推行,大中小城镇雨后春笋版地崛起,这是对于牛肉牛奶的巨大内需消费市场。养牛业将需要化整为零地布局在城镇周边,形成一个个需求拉动型养牛产业链。在消费者吃鲜肉喝鲜奶需求拉动下,在大中小城镇周边区将会大量发展肉奶两用牛。但城镇周边缺少基础母牛资源,这需要农牧交错带为其提供母牛资源支持。母牛既产犊又产奶,以鲜奶形式供应城镇居民。公牛犊通过育肥供应鲜肉。肉奶两用淘汰母牛体重大,淘汰母牛相当于一头肉牛。也是优质的鲜牛肉资源。

 

4.3.2农牧交错带是肉奶两用牛最得天独厚的区域

德系西门塔尔体重大,最大体重高达一吨以上。内蒙赤峰喀喇沁旗小牛群乡北山根村高鹏,用德系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西门塔尔母牛进行冷配,产下了一头小公牛犊,初生重就达到100市斤(52.5公斤)。体重大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营养越高。由于牛奶生产量高,也由于牛肉生产量大,所需饲草饲料质量高数量多。由于农牧交错带既有牧区也有农区,既有可以放牧的草场,也有可以大量种植青贮玉米的农田,是饲草饲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拥有优质饲草饲料的地区。是发展肉奶两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最为得天独厚的区域。

 

4.3.3德系西门塔尔是最优秀的肉奶两用牛

德系西门塔尔是乳肉皆优的双料冠军,其肉用性能很好,与专用肉牛品种接近。成年公牛体重可达1200kg,育肥牛日增超过1300g,成年母牛不低于750kg。产奶性能也很突出,年产奶量可达7T,与荷斯坦牛不相上下。新西兰工业奶粉比我国同类产品蛋白含量高出两个百分点,而德系西门塔尔的乳脂率及乳蛋白率都超过荷斯坦。如果用乳蛋白含量较高的肉奶两用牛原料生产奶制品,可以克服现有斯坦奶牛乳脂乳蛋白率低的缺点。把这一质量差距进行大翻盘,提升我国牛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3.4西门塔尔改良牛群是数量庞大的种群基础

多年来,东北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地区用西门塔尔对当地牛进行改良,现在已形成数量庞大的西门塔尔改良牛群。,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冷配对其进一步改良提升,可以在保持较高肉用性能的同时,又大大提升奶用性能。现在,这些地区将西门塔尔只作为肉牛来饲养,没有牛奶的收入产出。德系西门塔尔母牛具有较高的产奶性能,将母犊留作基础母牛使用,牧民可以增加牛奶的收入。德系西门塔尔公犊作育肥牛肉用性能高。由于母牛个体较大,淘汰母牛的残值相当于一头肉牛。

 

4.4把农牧交错带确立为我国牛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农牧交错带既有可放牧用的草场,也有可以种植青贮玉米的农田,是饲草饲料资源最丰富成本最低的地区。兼之拥有庞大的牛群基础,可用做其他养牛地区的繁育基地。

 

4.4.1玉米涨价致使农区精料育肥养牛模式被高成本击垮

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原4省,是我国的主要农业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发展秸秆养牛,从1992年到1997年,国家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超过两亿元。每年还划拨8万吨平价尿素,调拨12万吨塑料膜指出秸秆养牛项目。由于国家对秸秆转化进行财政补贴,当地秸秆优质转化成本大大降低,转化数量大大增加。因而促进了中原区肉牛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中原肉牛产业带的形成崛起。

 

中原肉牛带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崛起的,崛起的原因是国家秸秆养牛项目的实施。由于国家资金物资扶持(也属于财政补贴),致使秸秆优质转化成本大大降低,促进了中原区肉牛业的大发展。由于秸秆养牛项目的推动,中原肉牛带到上世纪末,占全国牛肉产量的比率11%上升到46.8%。同时,秸秆养牛推动了我国养牛业大发展,1996年我国肉牛产量超过巴西,跃升为世界第二位。

 

但中原肉牛带好景不长,从2000年到2007年,中原4省肉牛生产迅速萎缩,牛肉产量比率由2000年的46.8%下降到2007年的36.9%。中原肉牛带生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秸秆氨化所需尿素薄膜价格不断提高,后来国家取消了补贴扶植政策,导致秸秆转化成本提高。于是将养牛模式转变为精料育肥规模化饲养,养牛户为追求规模化快速育肥,大量使用玉米等精料,在玉米大幅涨价的情况下,提高了养牛业饲料成本,相应弱化了我国养牛业的市场竞争力。

 

4.4.2把农牧交错带确立为我国养牛业的战略支撑点

我国农区养牛业采取规模化精料育肥方式,由于我国不拥有玉米大豆的定价权。在玉米被金融化饲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养牛业需要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虽然,我国草原牧区采取放牧方式养牛,养牛业饲草成本比农区低得多。但是,我国牧区养牛业也是脆弱的,主要是自然生态灾害风险。牧区冬季雪灾频率增多,暖季干旱灾害程度不断加剧。在当前牲畜超载过牧生态恶化的情况下,无法对全国养牛业提供战略支撑。

 

养牛业饲养周期长,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风险,或者是国际化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养牛业各种成本上升,致使产业链正常运行受阻。将会出现牛源短缺问题,将要遇到母牛来源问题的制约,遇到丢掉的销售市场再抢回来的困难。这些问题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都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才能重新获得。养牛业崩盘后在市场体系下恢复元气,比在计划体制下更为困难。

 

我国养牛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冲击挑战,在纯农区与纯牧区牛业脆弱的情况下,需要在饲草料最丰富、成本最低的区域建设牛源繁育基地。一旦中国养牛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不至于弹尽粮绝举白旗投降。那时候,可以由牛源繁育基地提供肉用性能突出的育肥公牛犊,能够提供肉奶两用的基础母牛犊。因此,需要把农牧交错带确立为我国牛业崛起的战略支撑点,培育成为我国养牛业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地。这是新历史时期赋予农牧交错带的新使命。

 

新西兰采取的是草原放牧养牛模式,其饲草饲料成本是低的。为避免新西兰以低成本优势为突破口,将中国养牛产业根基冲垮,中国养牛业需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我国目前只有农牧交错带养牛业,才具备与新西兰养牛业交手的资格。农牧交错带既有牧区也有农区,既有可以放牧的草场,也有可以种植青贮玉米的农田。是饲草饲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饲草饲料最为优质的地区,也是饲草饲料成本最低的地区。

 

农牧交错带既有可以放牧的草场,也有可以种植青贮玉米的农田,是饲草饲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农牧交错带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牛群基础,加之饲草饲料成本低的优势,可用作为其他养牛地区的繁育基地。在这里培育肉奶两用型德系西门塔尔种公牛。在这里建设肉奶两用型德系西门塔尔母牛繁育基地。向城镇周边提供肉奶两用型母牛资源。向农区提供肉用性能突出的育肥公牛犊。为中国各个养牛区域提供战略资源支撑,使中国养牛业实现互补性一体化发展。

 

4.5在城镇周边就近供鲜肉鲜奶守住家门口市场阵地

 

在消费者吃鲜肉喝鲜奶新型需求的拉动下,养牛业将化整为零地布局在城镇周边。在大中小城镇周围发展肉奶两用牛,借助地域上的便利,就近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接。

 

当前,我国养牛业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由生产型增长转变为消费型增长。不再是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论牛肉还是牛奶,都将由短缺局面转化为过剩状态。消费需求由同质化消费转变为多样化消费,由消费大宗化产品转变为消费个性化产品。牛奶消费由保质期较长的常温奶转为新鲜的巴氏奶。牛肉消费由工业化冻肉产品转为热鲜或者冷鲜肉。

 

在短缺经济时代,养牛业优势产区建在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区域。采取规模化生产方式提高生产量,采取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而现在是过剩时代,需要发展需求拉动型养牛业。要随时随地看着消费者的脸色,要动态灵活地适应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需要吃鲜肉喝鲜奶,就要把养牛生产基地转移的城镇周边,就近随时随地对鲜肉鲜奶需求予以满足

 

4.5.1城镇周边拥有当地消费者感情这一市场资源优势

生鲜农产品跨区域远距离生产调运,是一种不合理的布局结构。其流通运输交易都是高成本的,这是一种需要转变的发展方式。需要由产销分离转变为产销就近结合方式。城镇周边养牛业拥有当地消费者信任和感情等市场资源。我国牛业须占据这个信任资源的制高点,让城镇消费者组织介入的养牛生产环节,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做到随时随地知情。养牛业在城镇周边地产地销,还能够减少仓储环节,能够降低运输费用实现节能减排。

 

4.5.2在城镇周边就近供鲜肉鲜奶守住家门口市场阵地

新西兰牛肉与牛奶产品远涉重洋,没有条件玩新鲜这张牌。我们要针对新西兰的软肋,抓住新鲜二字进行市场定位。中国人吃东西讲究新鲜,新鲜二字,适合中国人的消费偏好。牛奶产品以巴士奶为主,玩原汁原味的鲜奶,牛肉产品也要玩鲜肉,充分利用当地消费市场资源,利用地域上的便利实行地产地销,利用近距离优势取悦当地消费者。就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把家门口的根据地牢牢地守住。

 

4.5.3由农牧交错带向城镇周边区提供牛源支持

新西兰牛奶是在草原上放牧生产的,提供的乳肉产品拥有绿色概念,这是生产绿色健康放心奶的根据。农牧交错带也有可以放牧的草场,可以阶段性采取草原放牧方式养牛。这里生产的牛肉与牛奶产品,也能够拥有绿色概念内涵,也可以提供让消费者放心的根据。农牧交错带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成本低,是我国的肉奶两用牛繁育基地,可以向城镇周边提供牛源支持。提供肉奶两用型母牛资源,提供肉用性能突出的育肥公牛犊等等。

 

 

第五章:锡蒙羔羊生态化产业模式

 

《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指出,我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牧区多分布在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要任务。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是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加牧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5.1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现状和特点

我国长期以来,受农畜产品绝对短缺时期优先发展生产的影响,强调草原的生产功能,忽视草原的生态功能,由此造成草原长期超载过牧和人畜草关系持续失衡,这是导致草原生态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只有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才能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满足社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我国六大牧区草原,几乎全部是干旱草原,草比较低矮,产草量低。受饲草资源短缺的制约,不宜在天然草原上大规模饲养采食量大、生长周期长的畜种。山羊又对草场破坏严重,不能在草原上放牧饲养山羊。同时,在草原上不宜大量饲养细毛羊,其为了在第二年获得剪毛,必须频繁渡过冬季。这样,就增大了越冬畜群数量,加大了冬春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原进一步退化沙化。

我国北方草原牧区是季节性草原,必须频繁经历天寒地冻的冬季,频繁经历缺草少料的冬季,频繁经历频发黑灾白灾的冬季。过冬的牲畜不仅不能生长增重,还要消耗掉膘,勉强维持生命,完成从夏壮秋肥到冬瘦春弱的循环。构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是草原畜牧业,人家的草原一年四季长青,基本上没有枯草季节,更没有寒冷的冬天。

 

5.1.1实行草原季节性禁牧,对冬春脆弱期的草原进行保护

以四季放牧为饲养方式的传统畜牧业,草原必须要承受超载过牧的压力。这种生产方式难以解决草畜矛盾,难以克服黑灾白灾的困扰,难以摆脱草原退化沙化的困境,因此,需要采取禁牧方式给草原减负是必要的。但是,一刀切采取全年禁牧的休克疗法是不科学的。需要在春季草原脆弱期实行季节性禁牧,待落下当年第一场透雨后,草迅速长高时恢复放牧。

 

冬春是非生长的枯草季节,是草原最脆弱的季节,在草原停止生长的冬季,放牧时羊只能啃食干草叶。春季青草返青期,供啃食草量较少,难以满足家畜需要,促使其逐食跑青,频繁践踏极易在干旱春季造成草地沙化。在冬春季节特别春季返青期放牧,对草原破坏十分严重,超载过牧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所谓保护草原,实际上就是保护冬春季节的草原。

 

5.1.2实行牲畜季节性减员,将肉羔羊提升为牧区主导畜种

商品羔羊能够在当年实现育肥出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减少冬春牲畜季节性掉膘,降低消耗减轻经济损失。肉羔羊是可以实行季节性减员的畜种。秋末冬初商品羔羊全部出栏,过冬的只有少数基础母畜种畜,减少了冬季对草料棚圈的需求,也减轻了冬春脆弱期草原的压力。初春草原产草量低,但羔羊尚小采食少,待羔羊长大采食量增多时,草已长高,羊的长大与草的长高配套一致。

 

在草原牧区养羊结构中,细毛羊因为需要进行越冬剪毛,不能够在当年实现育肥出栏。绒山羊需要在翌年进行梳绒,也不能够在当年实现育肥出栏。只有肉羔羊能够做到在当年育肥出栏,把那个消耗掉膘不增重的冬季躲过去。使我们的肉羊饲养成本,降低到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同样的水平。所以,草原牧区应把发展肉羔羊作为重点,并强力引导实现当年育肥出栏。

 

5.1.3对母羊提早配种利用暖棚接冬羔

过去,当地牧民为追求繁殖成活率,普遍在天气温暖的清明节前后接春羔,极少接冬羔。由于草原季节性强,导致羔羊有效生长期短,致使羔羊难以当年育成出栏。牧区羔羊为实现当年育肥出栏,就要改变接晚春羔的传统做法, 母羊在七、八月份就要提早配种,在春节前后利用暖棚条件接冬羔。

 

春节前后越冬棚圈里生产的冬羔,待到清明时节,已长成半大羊(春羔这时才刚刚出生)。此时天已变暖,青草也已长高,在四、五个月的盛草期暖季里,冬羔羊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成长,在当年内达到育成出栏标准。初春草低矮时,羔羊刚刚出生采食量小,待羔羊长大采食量增多时,草已长高,能够承受大量采食造成的压力,羊的长大与草的长高配套和谐。

 

5.1.4对母羊和商品羊补饲精料促进当年出栏

牧区羔羊实现当年育成出栏,需要适当补饲精料。对母羊要在怀孕期和哺乳期补饲精料,对商品羊要在青草期适当补饲精料,使其能够在年内达到出栏标准。青草期是羔羊的生长期,这时冬羔也长成半大羊,正是采食量大,消化力强,生长速度快的阶段。这时气候温暖,青草茂盛,采取延长放牧时间,加之补饲精料,生长潜力大的蒙羔羊,可以实现当年出栏的体重标准。

 

5.1.5羔羊当年育肥出栏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草原牧区实行羔羊当年育肥出栏,可以实现三赢的效果:第一,羔羊当年育肥出栏,商品肉羊在秋季出栏了,越冬的只有种羊和母羊,冬春季减少了对饲草料、越冬棚圈的需求。冬春的羔羊实行舍饲喂养,暂不进行草地放牧,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其二,羔羊当年育肥出栏,牧民养羊的出栏率、商品率提高了,可以使牧民增收;第三,羔羊肉好吃、好卖、价高,提高了羔羊肉的产品价值。

 

在广大牧区大力推行羔羊当年育肥出栏,可以降低羔羊养殖成本,实现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性措施。经过草原兴发等龙头多年的推广,羔羊当年育成出栏模式,已经得到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广大牧民的认同,牧民在冬季来临之前,除留一定数量的基础母羊与种羊外,商品羔羊全部出栏。锡林郭勒盟等先进地区,当年羔羊占秋季出栏比例已经达90%以上。

 

5.2繁殖母羊提早配种利用暖棚接冬羔早出栏

 

春节前后在暖棚里产下的冬羔羊,饲喂到清明时节,已长成半大羊(而春羔这时才刚刚出生)。此时天变暖草长高,冬羔羊在盛草期暖季里,迅速成长实现当年育肥出栏。

 

冬季是北方草原最脆弱的时期,也是牲畜掉膘减重的季节。草原牧区在畜牧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采取趋利避害的策略。针对冬季的天寒地冻和缺草少料,对羊群进行季节性减员,才能够躲过消耗掉膘不增重的冬季。在牧区畜种结构中,肉羔羊实现当年育肥出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减少冬春牲畜季节性掉膘,减轻牧民的经济损失。

 

在草原牧区应以发展肉羔羊作为重点,大力饲养蒙羔羊并实行当年育肥出栏。实现羔羊当年育肥出栏,要改变接春羔的传统习惯,繁殖母羊要提早在七月份配种,保证在第二年对蒙羔羊接冬羔。对蒙羔羊实行季节性减员,在秋末冬初商品羔羊全部出栏。过冬的只有少数基础母羊,减少了冬季对草料棚圈的需求,也减轻了冬春脆弱期草原的压力。

 

蒙羔羊实现当年育肥出栏,暖棚是不可缺少的设施。如果没有暖棚,就无法接冬羔,为了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只能等待气候暖和之后接晚春羔。晚春羔出生的时候已进入青草期,这些刚刚出生的羔羊,正处在吃奶的生命阶段。就是说,在全年青草期的前段时间里,晚春羊羔正处在哺乳期,尚不能大量吃草,只能靠吃奶来生存。等到它度过了哺乳期,可以大量采食青草的时候,草原的盛草期差不多已经过半了。

 

春季出生较晚的晚春羔羊,只能利用全年青草期的后半段时间。它仅能利用两个月左右的青草期,冷季就不客气地到来了,草就开始枯黄了,大雪也呼啸而至,把草原严严地覆盖住了。这些羔羊还没有长大成年,与它们的前辈相比,体重轻,体质弱,在高寒缺氧严酷的环境中,在缺草少料营养缺乏的条件下,等待它们的是冬困春乏,甚至是夭折死亡的命运。即使那些勉强活过来的,也会成为残羊,日后很难正常成长发育。

 

暖棚既是基础母羊越冬场所,也是接冬羔的必备物质条件。有了暖棚,牧民才能够接冬羔,没有暖棚,就无法接冬羔。有了暖棚牧民就能转变饲养方式,就能够让母羊提前配种,在第二年提早产冬羔。春节前后生产的冬羔,待到清明时节,已长成半大羊(而春羔这时才刚刚出生)。此时天已变暖,青草也已长高,在四、五个月的盛草期,迅速成长并在当年达到育肥出栏标准。

 

5.3羔羊当年育肥出栏让牲畜实现季节性减员

 

肉羔羊在当年实现育肥出栏,能够把那个消耗掉膘不增重的冬季躲过去,最大限度地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减少了冬春牲畜季节性掉膘,降低了体能消耗,减轻了经济损失。

 

我国六大牧区是季节性草原,冷季特长暖季较短。(冬春枯草期大约七、八个月,暖季盛草期仅四、五个月)。期间,必须经历一个缺草少料天寒地冻的冬季,必须经历一个频发黑灾白灾的冬季。过冬的牲畜不仅不能生长增重,还要消耗掉膘,勉强维持生命,完成从夏壮秋肥到冬瘦春弱的循环。

 

这是我国草原畜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草原畜牧业最显著的不同点。同样是草原畜牧业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它们的草原一年四季长青,基本上没有枯草季节,更没有寒冷的冬天。

 

我国的草原牧区养羊业,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地发展能够当年出栏的畜种,舍弃那些生长周期长的畜种。由于中国普通羊毛在质量价格上,都缺乏国际竞争力。在草原上发展细毛羊产业得不偿失。另外,细毛羊为了在第二年获得剪毛,必须渡过冬季。这样就增大了越冬畜群数量,加大了冬春草场的压力。

 

在牧区养羊畜种结构中,肉羔羊是可以实行季节性减员的畜种,能够把那个消耗掉膘不增重的冬季躲过去。肉羔羊在当年实现育肥出栏,最大限度地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减少了冬春牲畜季节性掉膘,降低了消耗减轻了经济损失。可以使我国肉羊饲养成本,降低到大体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同样的水平。所以,在草原牧区应重点发展肉羔羊,并强力引导实现当年育成出栏。

 

牧区对羔羊实行当年育肥出栏措施,草原牲畜实现了季节性减员。秋末冬初商品羔羊全部出栏,过冬的只有少数基础母畜种畜。减少了冬季对草料棚圈的需求,也减轻了冬春脆弱期草原的压力。初春草原产草量低,但羔羊尚小采食少,待羔羊长大采食量增多时,草已长高,羊的长大与草的长高配套一致。

 

实现羔羊当年育成出栏,要改变接春羔的传统习惯,繁殖母羊要提早在七月份配种,保证第二年接冬羔。为实现接冬羔,要建造越冬暖棚圈舍,既作为基础母羊越冬提供场所。春节前后生产的冬羔,待到清明时节,已长成半大羊(而春羔这时才刚刚出生)。此时天已变暖,青草也已长高,在四、五个月的盛草期暖季里,冬羔羊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成长,在当年内达到育成出栏标准。

 

5.4羔羊当年育肥出栏让草原实现季节性禁牧

 

冬春放牧特别是春季返青期放牧,对草原破坏十分严重,超载过牧往往发生在这一时期。为保护冬春脆弱期的草原,需要通过牲畜季节性减员措施,实现对草原的季节性休牧。

 

对于我国北方牧区来讲,冬季是枯草季节。即使不发生特大罕见的雪灾,牧区冬季也是牲畜难过的季节。在牧区不下雪就是黑灾,一下雪又成了白灾。 对于草原牧区来讲,年年有灾,年年抗灾已经不是新鲜事。黑色白色旱灾雪灾将如影形随、是挥之不去的,因此需要变救灾为防灾,而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最好的防灾措施。

 

由于牧区草场不断退化,草越来越低矮,加之连年的干旱,秋季难以收获储备足够的牧草,如果饲养绒山羊或者细毛羊,冬季不能实现季节性出栏减员。由于饲草储备不足,冬季缺草是必然现象,不论有灾无灾都会缺草。因此,草原畜牧业要围绕季节性来调整畜种结构,放弃饲养那些不能当年出栏的畜种,通过调结构转型饲养那些能够当年的肉羔羊。

 

冬春是草原非生长的枯草季节,特别是春季青草返青期,是草原最脆弱的季节。这时,牧草产量比青草期减少一半以上,牧草的蛋白质含量由9%下降至3%左右。由于可供羊啃食的草量太少,难以满足牲畜需要,诱使其逐食跑青,在干旱的春季频繁践踏,极易造成草原沙化。冬春放牧特别是春季返青期放牧,对草原破坏十分严重,超载过牧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为保护冬春脆弱期的草原,需要实行季节性休牧。

 

禁牧对草原生态的恢复保护效果非常显著,但从纯生态角度出发,一刀切采取全年禁牧的休克疗法不可能,也不必要。因为在六大牧区,草原及其生长在草原上的牛羊,是蒙藏等少数民族兄弟生存的物质条件,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的生活资料。所以,禁牧也要以人为本。让羔羊实现当年育成出栏,对草原实行季节性禁牧,可以收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效果。

 

商品羔羊能够在当年实现育肥出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减少冬春牲畜季节性掉膘,降低消耗减轻经济损失。秋末冬初商品羔羊全部出栏,过冬的只有少数基础母畜种畜,减少了冬季对草料棚圈的需求,也减轻了冬春脆弱期草原的压力。初春草原产草量低,但羔羊尚小采食少,待羔羊长大采食量增多时,草已长高,羊的长大与草的长高配套一致。这时候进行放牧就不会对草原生态造成压力。

 

 

6章:农区羔羊生态化产业模式

 

 

6.1农羔羊模式饲草饲料成本低是羔多肉好羊

 

农羔羊是羔多肉好羊,母本小尾寒羊具有高繁殖力的特长,父本乌珠穆沁大尾羊拥有肉质优的优势。利用玉米秸青贮开发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利用农牧副产物生产发酵蛋白饲料,实现了饲草饲料同时低成本。

 

6.1.1羔羊产地由牧区向农区进行地域转移

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天气日益严重,也由于牲畜超载过牧草原压力越来越大。在草畜矛盾越来越突出异常尖锐的今天,人类的利益太平必然会向着草原生态倾斜。在要羊肉还是要草原这个天平上,人们只能选择草原,因为草原生态是全局利益。肉羊是局部经济利益,局部利益需要服从全局利益。因此,草原牧区养羊的数量只能越来越少。肉羔羊产业需要由草原牧区向农区进行地域转移。

 

6.1.2变一季出栏为一年四季随时出栏

我国东北农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农区蒙羔羊父母本种群数量庞大,繁殖力强,可以迅速上量形成较大规模,形成蒙羔羊产业集群。通过错季配种、错季产羔、错季出栏,实现一年四季随时出栏。变卖冻肉为卖鲜肉,把贮羊肉变成贮活羊。这样,生产企业就消灭了库存,降低了羊肉交易成本。延长了生产时间季节,提高了产销活动的市场灵活性,提升了羊肉产业的竞争力。

6.1.3在农区推行农牧种养结合生产方式

在我国要把农区与牧区结合起来发展,实行种植业与饲养业的紧密结合,实现家畜与农田的系统耦合。实施农牧结合系统工程,农区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转型的内容是农牧结合,是种养结合。转型后的农区既是农区也是牧区,转型后的农民,既是农民也是牧民。农中有牧,牧中有农,农牧结合融为一体。

 

6.1.4把玉米秸开发成量大质优价廉的饲草资源

农区发展畜牧业同牧区相比,缺乏草原草场等放牧资源。但农区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其饲草资源量超过牧区。特别是我国玉米产区,年产玉米秸约2亿吨,如果能够有效开发利用,这些玉米秸资源就可以成为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玉米秸经过青贮,还是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

 

6.1.5将东北内蒙地区定位为肉羔羊主产区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等盛产玉米的农区,拥有巨量的玉米秸资源,采取免铡就近青贮技术,可以将其开发成质优、量大、价廉的饲草资源,为肉羔羊规模化发展提供饲草支撑。这一区域还拥有玉米等能量饲料资源,能够为肉羊短期育肥提供精料支撑。这一区域饲草和饲料资源都很丰富,发展肉羔羊产业有物质基础保障。玉米产区将农区蒙羔羊的饲草、饲料两大问题都解决了,因此玉米产区是肉羔羊的优势产区。

 

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大尾羊这一本土化的品种组合,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种源充足种群庞大,能够大规模地商品化生产。农户可以种养结合自繁自养,羔羊是自家母羊生产的,饲草料是自家土地种植的,不必向市场大量购买,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以较低的成本饲养生产,提高了竞争力。农区蒙羔羊在品质特色上,以较肥不瘦的肉质,适合国内外羊肉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并能一年四季长年繁殖饲养出栏。

 

6.2农羔羊父母本取长补短发挥出质与量双重优势

 

农羔羊父母本都是中国本土肉羊,二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小尾寒羊发挥了多羔多胎高繁殖力的优点,大尾羊发挥了肉质优的长处,这一杂交组合是美满婚姻。把双亲的优点都充分发挥出来了,把缺点都克服了。

 

农区蒙羔羊在品种组合上,实行农区和牧区的地域性肉羊品种结合。其父本是乌珠穆沁大尾羊,来自于草原牧区。其母本是小尾寒羊,来自于山东河南农区。乌珠穆沁羊是蒙古羊,小尾寒羊也是蒙古羊,二者属于共同的祖先,在历史上一个留守牧区在草原上发展,一个南下在农区扎根繁衍。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们又与时俱进地走到一起来。

 

6.2.1采取虚拟配套系方式制种成本低

采取虚拟方式建设配套系,是多快好省的供种方式。农区蒙羔羊的父本是乌珠穆沁大尾羊,在乌珠穆沁草原种群数量庞大质量优秀,母本小尾寒羊在山东河南农区也数量庞大质量优秀。农区肉羔羊的父本母本都是现成的,种群庞大且数量充足,不用花钱建设专门的种羊场。采取虚拟方式即可形成供种体系,直接组合经济杂交,就能迅速形成产业规模。

 

虚拟配套系统是成本最低的配套系,是最容易商业化的配套系,能够构建虚拟配套系是最理想的供种方式。农区肉羔羊种羊价格低,农户买得起,可以采取本交方式生产繁育。农牧民操作简单容易,不麻烦不费劲,农牧民愿意接受,容易推广普及。农区肉羔羊父母本种群数量庞大,繁殖力强,可以迅速上量形成较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

 

6.2.2本土化肉羊品种自然市场生态适应性强

究竟是远涉重洋引进的洋品种好,还是就地取材的土品种好,这要具体而论,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注重实践看实际效果。首先,要看自然生态适应性方面的表现,农区肉羔羊的双亲都是中国本土肉羊,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在自然生态适应性方面,都优于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

 

第二,父本乌珠穆沁大尾羊优点是肉用性能好,肉质较肥口感香,适合中国人涮火锅的消费需求偏好。而引进的外国种羊肉质较瘦,不适合喜食略肥羊肉的中国消费者。在市场生态适应性方面,本土化的乌珠穆沁大尾羊占有优势。这一优势可成为中国本土肉羊立足市场的基石。

 

6.2.3父母本取长补短发挥出质与量双重优势

农区蒙羔羊的妈妈是小尾寒羊,她是个多情的女人,一年四季都会发情,都能配种,繁殖能力特强,一年能生两窝羊羔子,一胎能生出23头羔娃子;小尾寒羊母性优点在绵羊种群里是最强的,可以说中国第一,世界闻名。农区蒙羔羊的爸爸是内蒙古大尾羊,生长速度快个头大,五个月就能达到出栏标准。大尾羊肉质最能征服中国消费者的舌头。

 

180二尾羔羊没有辜负双亲的期望,继承了爸爸大尾羊,妈妈小尾羊的优点,大尾羊同小尾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它们的结合是美满婚姻,实现了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小尾寒羊作母本当妈妈,非常称职合格,多羔多胎繁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它们的宝贝儿子酷似它的爸爸,肉质香嫩不肥不瘦,非常适合涮火锅吃烧烤。

 

母本小尾寒羊与父本大尾羊都是中国本土肉羊,适应性抗逆性都优于国外引进肉羊品种。二者互相取长补短:发挥了小尾寒羊多羔多胎高繁殖能力的优点,规避了肉质差的缺点。大尾羊发挥了肉质优的长处,克服了尾巴大膘油多的缺憾。农区蒙羔羊把双亲的优点都充分发挥出来了,把缺点都克服了,可以说这一杂交组合是美满婚姻

 

6.3将玉米秸开发成质优价廉量大的羔羊饲草资源

 

农区玉米秸是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青贮玉米秸还是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采取省工简便的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可以在时间紧人手紧张的秋收大忙季节,实现玉米秸的快速大量青贮。

 

我国的养牛业来看,国际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与国际竞争对手澳大利亚、新西兰相比,在饲养成本方面缺乏竞争力。主要是我们的肉牛饲草饲料成本高,我们的奶牛同肉牛一样,也是饲料饲草成本高,因而陷入了困境。

 

新西兰草场实行私有化,牧场主自家拥有草场,自家的奶牛吃自家草地上的饲草,不用花钱买饲草,饲草成本是最低的,几乎是零成本。在我国养奶牛或者肉牛,由于追求规模化经营,养牛户自家没有草场资源,也缺少种植饲草料的配套土地。因此,饲草需要购买,饲料也需要购买,由于养牛户缺乏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提高了奶牛及肉牛的饲养成本。

 

人类为什么会去养牛?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即牛能够将人类不能利用的牧草秸秆转化为肉奶等食品。牛有把不值钱的东西转化为值钱的东西的本事。如果牛吃进去的是奶,挤出来的是草,由于得不偿失,人们就不会去养牛。

 

在我国发展肉牛业需要饲草条件,需要有廉价的饲草资源。如果买草买料养牛,如果高价地获得饲草,就会增大饲草成本,就会得不偿失。当前,我国肉牛业特别需要低饲草成本的支持。养牛户的饲草资源,不仅要廉价,而且还要量大。因为牛个体较大,相应地饭量也大,需要的饲草量较多。

 

同时,饲草来源不仅要价廉和量大,还得要质优,不然牛吃了不长肉、产奶少,仅能维持生命,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发展养牛业不能笼统地讲饲草资源,而是需要廉价地解决饲草资源,需要获得量大的饲草资源,还必须是质优的饲草资源。

 

羔羊肉牛养殖环节的商业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只有具备低饲养成本的条件才能生存。美国的肉牛分布区域,主要由该地区是否拥有低价牧草和粗饲料来决定。西部和西南部的大面积土地由于得不到充足的降雨,只能种草而不能种植粮食作物,因而成为种草放牧养牛的区域。(《动物科学概论》张沅傅金恋著译)

 

由此可以看出,养羊养牛业能不能大发展,什么地方可以成为优势产区。取决于该区域是否用优质、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解决不了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问题,发展养羊养牛业就是搞无米之炊,难以持续发展,也不会有什么戏。

 

中国是饲草资源异常缺乏的国家,农区养羊养牛要将目光盯在农作物秸秆上。只有在玉米秸问题上实现突破,我国的农区养羊养牛业才有戏,因为这是我国农区唯一量大价廉的饲草资源。东北中原西北地区的玉米秸资源,是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玉米秸经过青贮,还是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青贮可以提高适口性,提高消化率,提高营养价值,是玉米秸利用的最佳方式,在全世界被普遍采用。

 

国外普遍推行玉米全株青贮,种植的是专用青贮玉米,连秆带穗全株切碎,制成青贮饲料。这种方式提高了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大大提高了能量、蛋白质的收获量。在中国玉米产区,农民不愿接受玉米连秆带穗全株青贮,认为不把籽实收获起来,地等于白种了。实行玉米带穗全株青贮,不仅存在农民心理习惯障碍,也存在着比较利益低、机会成本高的问题。现在畜牧业收益低风险大,农民将玉米粒与秸秆一起贮在地下,用来饲喂牛羊草食动物,最终能否挣到钱是未知数没把握,自然不愿带籽实全株青贮。

 

采取铡切青贮方式,虽然能够保证质量和饲喂方便,但在人手紧张、车辆缺乏的秋收大忙季节无法实施。待到收割时,玉米秸秆已经枯黄,丧失了玉米秸青贮地大好时机。玉米穗达到乳蜡熟期可以收获,而玉米秸仍然青绿,适合青贮的这段时间极短,仅二三周时间。这段时间非常宝贵,转瞬即逝,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就会错失良机。只有采取省人、省钱又操作简单的免铡就近青贮,采取极为省工简便的不铡切整株青贮、不长距离运输的就近青贮。才能够在短短的两三周内,将青绿玉米秸青贮入坑。

 

玉米秸免锄就近青贮采取逆向操作的方式,由传统的先铡碎后青贮转变为先青贮后铡碎,对切铡时间进行置换,把农忙时的工作转移到农闲时来干。待到饲喂的时候,农忙季节已过,有充分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切铡处理,实行边铡边喂。玉米秸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好处多多,可以使玉米秸由地面堆放变为地下青贮,不占地面空间,不污染村庄庭院,减少火灾风险,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7章:藏酷犏牛生态化产业模式

7.1在青藏农区建犊牛繁育场为牧区提供育肥犊牛

 

青藏牧区以牦牛为代表的畜牧业谋发展,不能再围绕牧区兜圈子,要跳出牧区求发展。只有把农区与牧区统筹起来互补发展,才能找到出路。把农区与牧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生产系统,牧区牦牛生产才能摆脱当前困境。由于牦牛繁殖需要较好的饲养条件和营养保障,要把牦牛繁殖生产由牧区转移到饲草料充足、暖棚条件好的农区。然后由农区为牧区提供用于育肥的公牛犊,并提供用于繁育的基础母牛。

 

青藏牧区畜牧业生产有许多不可控因素,经常处于起伏波动的不稳定状态中,长期处在畜草矛盾尖锐的生态环境之中。青藏牧区冬季缺草少料天寒地冻,不具备牦牛繁殖生产的条件。所以,青藏牧区以牦牛为代表的畜牧业谋发展,不能再围绕牧区兜圈子,要跳出牧区求发展。只有把农区与牧区统筹起来互补发展,才能找到出路。把农区与牧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生产系统,用农区的畜牧资源优势对牧区的困难进行了有力支援。这样牧区牦牛生产才能摆脱当前困境。

 

牦牛繁殖与生长不同,需要较好的饲养条件和营养保障。由于牧区环境条件严酷恶劣,不适合牦牛进行繁殖活动。农区有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农区有较好的暖棚条件,能够满足母牛繁殖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棚圈条件。可以把牦牛的繁育阶段生长阶段进行分拆, 把牦牛繁殖生产由牧区转移到饲草料充足、暖棚条件好的农区。在公犊牛离乳后进入生长育肥阶段时,再由农区转移到牧区进行生长育肥。

 

青藏高原地区除了拥有广阔的牧区,还有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农区,需要推行减畜的是草原牧区,并不是农区或半农半牧区。为了给草原牧区减负,为了支援牧区顺利进行减畜,可以把牦牛冬季繁育活动从牧区转移到农区进行。将母牦牛冬季繁育活动由牧区转移到农区,将育肥牦牛犊在暖季盛草期转移到牧区进行,对不同生产环节在季节上进行适应性调整,对农区与牧区实行地域上的时空兑换。

 

农区与牧区相比较,饲草料资源充足丰富,暖棚资源数量多条件好,人工授精技术力量雄厚,推广普及的基础好。如果把牧区冬季的繁育生产转移到农区去,可以充分利用农区的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条件,利用农区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利用农区暖棚资源充足的优势条件,在农区进行牦牛繁育生产。然后由农区对牧区进行牛源支持,提供用于育肥的公牛犊,提供用于繁育的基础母牛。形成以农区带动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局面。

 

如果将农繁牧养模式推广成功,牧区在暖季里进行育肥的公牛犊,就可以由农区来提供。牧区所需要的基础母牛,也能够通过农区来解决。如果这种想法成为现实的话,牧区就可以把那些失掉种用价值的公牦牛杀掉,把那些生产性能低的母牦牛减掉。由于繁育生产任务大量地安排在农区,牧区就可以把多余的种用公牛减掉。由于可以从农区获得部分基础母牛,牧区即使少养一些母牛,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7.2青藏农区西门塔尔与野血牦牛杂交生产野西犏牛

 

青藏农区的西门塔尔改良牛,是已经本土化的西门塔尔牛,具备对青藏高原的高度适应性,还具有较高的乳肉生产性能。是用来生产野西犏牛的最佳母本,是青藏高原地区不可多得的优势牛种资源。利用大通野血牦牛冻精与青藏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既具有良好的青藏高原适应性,也具有较高的肉用和乳用生产性能。

 

缩短牦牛出栏周期,就是转变牦牛生产方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杂交改良来实现,还需要通过农牧区域结合来达到。由于牦牛是一个原始牛种,具有生长发育缓慢的遗传特征,缩短牦牛出栏时间需要进行杂交改良。由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寒缺氧的严酷环境,对低海拔牛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壁垒,这是杂交改良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

 

如果从低海拔地区引进良种牛对牦牛进行杂交改良,往往因难以适应青藏高原牧区高海拔的严酷环境而失败。因此,只有选择青藏高原本地化牛种对牦牛进行杂交改良,才能克服杂交后代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障碍。

 

野西犏牛是一个新创意出来的牛种,是一个以青藏农区西门塔尔牛为母本,用野牦牛做父本进行杂交改良的后代牛。它们都是青藏高原本地化牛种,能够很好地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严酷环境,还能够大大提升牦牛的乳肉生产性能。

 

7.2.1以青藏农区西门塔尔牛为母本

西门塔尔牛是世界最优秀的乳肉兼用牛。多年前,青藏高原的畜牧工作者,历经千辛万苦将低海拔地区的西门塔尔牛引入青藏高原。经过多年培育驯化积累,现在这些西门塔尔牛,已经成长为青藏西门塔尔牛,已经成为本土化的西门塔尔牛。青藏西门塔尔牛已经具备对青藏高原的高度适应性,这在全世界的西门塔尔牛中是唯一的,所以,它是宝贵难得的优势畜牧资源。

 

近年来,青藏农区不断加大黄牛改良力度。青藏农区在黄牛改良过程中,培育出了农区西门塔尔改良牛,并得到快速大量的推广,已经在青藏高原农区扎根落户。成为青藏高原本土化的西门塔尔牛种,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优势牛种资源。现在要对这一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做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让它为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来服务,让它为当地牧民增收服务。

 

7.2.2用野血牦牛冻精做父本来源

野牦牛与家牦牛同源同种,野牦牛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严酷的自然选择,把弱势个体淘汰掉,把生长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优良性状保留下来。所以,对家牦牛改良具有重要价值。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历时二十余年,育成了含1/2野牦牛基因的大通野血牦牛。野血牦牛生长发育速度快,其杂交后代产肉性能比同龄家牦牛平均提高20%以上。用大通野血牦牛冻精与青藏农区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具有较高的肉用和乳用生产性能。

 

7.2.3野西犏牛的优点与用途

用野血牦牛冻精对农区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就是野西犏牛,由于野西犏牛中含有50%野牦牛血液,具有较高的青藏高原环境适应能力。由于野西犏牛中含有50%的西门塔尔牛血液,提升了肉乳生产性能。将农区繁育的野西犏牛输送到牧区饲养,既拥有较高的乳肉生产性能,也有较强的青藏高原环境适应能力。

 

7.3把野西犏牛公犊提供给牧区进行二年育肥出栏

 

在青藏农区繁育的野西犏牛,由于含有50%的野牦牛血液,对青藏高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也由于野西犏牛中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大大提提升了肉用生产性能。野西犏牛公牛犊生长快个头大,肉用性能较好,可以把它由农区转移到海拔更高的牧区去,当做快速育肥牛来饲养。二年就可以实现育肥出栏,大大缩短饲养周期,既提高了生态效益,也提高了牧民的收益。

 

青藏草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暖季盛草期极短,而冷季时间漫长达八个月左右。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天寒地冻,又缺草少料,黑灾白灾频繁发生,牦牛每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都要大量损失活重。越冬的次数越多,损失浪费的活重数量越大。缩短公牦牛的育肥时间,对保护草原生态和促进牧民增收意义重大。公牦牛犊实现快速育肥出栏,商品畜就减少了越冬次数,就可以摆脱了缺草少料天寒地冻的冬季,就省略了消耗掉膘减重的冬季。

 

公牦牛通过快速育肥提早出栏,需要越冬的牲畜数量大大减少,仅有少量繁殖母畜和短期育肥的商品畜需要越冬,相应减少了冬季对棚圈草料的需求。牦牛缩短了饲养周期,既能保护脆弱的青藏草原生态,还能促进牧民增收增效,收到的是双赢效果。可以说缩短牦牛出栏时间,就是转变青藏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牦牛是青藏草原的主体畜种之一,解决了牦牛的发展模式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青藏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青藏农区利用本土优势畜牧资源,以农区西门塔尔改良牛为母本,用大通野血牦牛冻精做父本,通过杂交繁育获得的野西犏牛,由于含有50%野牦牛血液,提高了对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还提升了肉乳生产性能。可以将野西犏牛转移到海拔更高的牧区,当做快速育肥牛来饲养,实现二年育肥出栏。这对青藏高原牦牛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对青藏草原减畜增效,对保护建设青藏草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的农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也可以大面积地种植产量更高的牧草作物。由于农区饲草饲料资源比较丰富,还有较好的暖棚设施条件,海拔也比较低。在这些优越条件下,母牛营养条件好,能够较早地及时地发情,可以提早采取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牛犊也可以较早地出生,获得一个完整的青草季节。可以在青草返青之后,及时地将野西犏牛的公犊转移到牧区去放牧饲养,进行快速育肥实现二年育肥出栏。

 

为保护脆弱的青藏草原生态,需要采取措施对牧区牦牛进行减畜,如果青藏农区能够为牧区繁殖育肥用的公犏牛犊。牧区牦牛就用进行繁殖生产,不再需要用公牦牛进行本交,牧区公牦牛就成为多余之物,就可以把种用的公牦牛减掉。政府可以把农区的公牛犊买下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转移到牧区由牧户做架子牛来饲养,通过快速育肥实现二年出栏。这样,农区就成了牧区的繁育基地,实现了农区繁、牧区养。优化了畜群结构,减轻了草场压力,提高了生态效益,也提高了牧民的收益。

 

7.4用野西犏牛母犊对繁殖能力低下的母牦牛实行替代

 

在青藏农区繁育的野西犏牛母犊,由于含有50%的野牦牛血液,对青藏高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野西犏牛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其乳用性能与牦牛相比有很大的提升,还具有优良的母性,是不可多得的基础母牛资源。可以将部分野西犏牛母犊留在农区补充基础母牛,将部分野西犏牛母犊提供给牧区做基础母牛,对繁殖能力低下的牧区母牦牛实行替代,同时满足牧民的喝奶需求。

 

青藏高原草原生态问题是什么?是青藏草原的退化沙化鼠害问题,其主要人为因素是牲畜的超载放牧问题。保护脆弱的青藏高原草原生态,关键性措施就是禁牧和减畜。只有下决心把超载的牲畜减下来,才能逐步达到草畜生态平衡。由于牦牛是青藏草原畜牧业的代表畜种,所以,减畜要针对牦牛来实施,重头戏是围绕牦牛采取减畜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草原承载力过重的问题。

 

当前,在青藏草原上的牦牛群中,饲养着大量的繁殖能力低下的母牦牛。许多母牦牛已经失掉了饲养价值,白白消耗着宝贵稀缺的饲草资源,它们应该是减畜的重点对象。对牦牛实行农繁牧养生产方式,将牦牛繁育活动安排在农区, 提高了母牛的繁殖效率,。由于农区为牧区提供用来育肥的公犊牛。这样,就可以减少牧区母牦牛的饲养量。

 

在青藏农区繁育的野西犏牛母犊,由于含有50%的野牦牛血液,对青藏高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野西犏牛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其乳用性能与牦牛相比有很大的提升,还具有优良的母性,是不可多得的基础母牛资源。可以将部分野西犏牛母犊留在农区补充基础母牛,将部分野西犏牛母犊提供给海拔更高的牧区做基础母牛,对繁殖能力低下的牧区母牦牛实行替代,同时满足牧民的喝奶需求。

 

但是,即使可以把繁育活动由牧区转移到农区,农区也可以为牧区提供育肥牛源,牧区的母牛饲养量可以大大减少。尽管如此,牧区还需要少量养一些母牛。因为牧民有喝奶的习惯,不养母牛自家没奶喝,牧民接受不了。由于野西犏牛含有50%的西门塔尔血液,可以充分满足牧民喝奶的需求,同时还能喂牛犊提供半奶或者全奶,有利于牛犊的生长于发育。

 

8章:藏酷羔羊生态化产业模式

 

让藏羔羊实现当年育肥出栏,需要改变接春羔的传统习惯。繁殖母羊必须提早在七月份实施配种,并为实施接冬羔建造暖棚圈舍,保证在第二年能够顺利接冬羔。母羊提早配种在春节前后生产的冬羔,在暖棚里饲喂到清明时节,已长成半大羊(而春羔这时才刚刚出生)。此时天已变暖,青草也已长高,在四个月左右的盛草期暖季里,在对冬羔羊实施精料补饲的条件下,欧拉羔羊迅速成长实现当年育肥出栏。

 

8.1对欧拉母羊提早配种在暖棚里接冬羔

 

 

 

青藏草原是个季节性草原,冷季漫长而持久,一年当中有七、八个月是寒冷季节,几乎占全年的三分之二。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个干旱性草原,草比较低矮,产草量低,仅能供羊群暖季放牧,不能刈割满足越冬需求,导致冬季羊群缺草少料和饥寒交迫。过冬羊群在严寒少氧、缺草少料的情况下,不仅不能生长增重,还要消耗掉膘,勉强维持生命,完成从夏壮秋肥到冬瘦春弱的循环。

 

冬季是青藏草原最脆弱的时期,也是牲畜掉膘减重的季节,这是青藏草原畜牧业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青藏高原地区在畜牧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采取趋利避害的策略,要针对冬季的严寒缺氧和缺草少料,对羊群进行季节性减员。在牧区畜种结构中,只有肉羔羊是可以实行季节性减员的畜种,能够躲过消耗掉膘不增重的冬季。肉羔羊实现当年育肥出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减少冬春牲畜季节性掉膘,能够减轻经济损失。

 

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区应把发展肉羔羊作为重点,大力饲养藏羔羊并实行当年育肥出栏。实现羔羊当年育肥出栏,要改变接春羔的传统习惯,繁殖母羊要提早在七月份配种,保证第二年对欧拉羊接冬羔。藏羔羊实行季节性减员,在秋末冬初商品羊全部出栏,过冬的只有少数基础母羊,减少了冬季对草料棚圈的需求,也减轻了冬春脆弱期草原的压力。

 

让藏羔羊实现当年育肥出栏,暖棚是不可缺少的设施。如果没有暖棚,就无法接冬羔,为了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只能等待气候暖和之后接晚春羔。晚春羔出生的时候已进入青草期,这些刚刚出生的羔羊,正处在吃奶的生命阶段。就是说,在全年青草期的前段时间里,晚春羊羔正处在哺乳期,尚不能大量吃草,只能靠吃奶来生存。等到它度过了哺乳期,可以大量采食青草的时候,青藏草原的盛草期差不多已经过半了。

 

春季出生较晚的晚春羔羊,只能利用全年青草期的后半段时间。它仅能利用两个月左右的青草期,冷季就不客气地到来了,草就开始枯黄了,大雪也呼啸而至,把青藏草原严严地覆盖住了。这些羔羊还没有长大成年,与它们的前辈相比,体重轻,体质弱,在高寒缺氧严酷的环境中,在缺草少料营养缺乏的条件下,等待它们的是冬困春乏,甚至是夭折死亡的命运。即使那些勉强活过来的,也会成为残羊,日后很难正常成长发育。

 

为实现对藏羔羊接冬羔,要建造越冬暖棚圈舍,暖棚既是基础母羊越冬场所,也为接冬羔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暖棚是接冬羔的必备物质条件,有了暖棚,牧民才能够接冬羔,没有暖棚,就无法接冬羔。有了暖棚牧民就能转变饲养方式,就能够让母羊提前配种,提早产冬羔。春节前后生产的冬羔,待到清明时节,已长成半大羊(而春羔这时才刚刚出生)。此时天已变暖,青草也已长高,在四、五个月的盛草期,在实施精料补饲的条件下,欧拉冬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迅速成长,在当年内达到育肥出栏标准。

 

8.2欧拉羊是青藏高原地区头号肉羊种子选手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细毛羊肉用性能较差,生长速度慢个头小,不能直接用来育肥做肉羊。只有转型饲养肉用性能好的品种,才能实现当年育肥出栏。欧拉羊生长速度快,早期生长更快,而且爆发力强,可以同内蒙古的乌珠穆沁羊相媲美。这在藏绵羊中是唯一的,十分珍贵难得。欧拉羊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优秀肉羊品种。是能适应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用来进行肉用方向的杂交改良是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讲,青藏高原地区不宜饲养周期较长的细毛羊,因为细毛羊为了在第二年获得剪毛,必须渡过漫长的冬季。这样就增大了越冬畜群数量,加大了冬春草场的压力。青藏地区需要根据草原的季节性特点来调整结构,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把山羊调整到绵羊上来,将细毛羊转型到肉用羊上来。并采取措施让藏区肉羔羊实现当年育肥出栏。

 

从经济效益角度讲,由于化学纤维对羊毛的替代作用不断加大,市场需求大大减少。还由于国际市场澳毛对国产羊毛的冲击,导致羊毛羊绒市场价格低迷,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加深。养羊业是青藏草原畜牧业的主体,藏系羊约占牲畜总数的70%以上,是青藏草原分布最广、拥有数量最多的畜种。应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变化由毛向肉转型,把山羊调整到绵羊上来,将细毛羊转型到肉用羊上来。

 

青藏高原养羊业由毛向肉转型,从毛用转到肉用上来,存在一个品种选择问题。因为,国外的优秀肉羊品种如无角赛特、萨福克等。国内的良种肉羊如乌珠穆沁、阿拉泰大尾羊、小尾寒羊等。在青藏高原都水土不服都难以适应,几乎无法在青藏高原立足生存,不能扎根无法持续发展。而青藏高原地区的细毛羊肉用性能较差,由于不能实现当年育肥出栏。不宜直接用来做肉羊进行快速育肥。

 

我国六大牧区草原,都具有季节性特征,牧草在暖季里迅速地长高,进入冷季又迅速地枯黄,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缺草少料的寒冷冬季。只有那些生长快弹跳力好,爆发力强的优秀肉羊品种,才能适应季节性生长的要求。内蒙古的大尾羊能够做到这一点,青藏高原的欧拉羊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们都能够在短短的四个月内,抓住盛草期这个难得又短暂的机遇,在暖季里迅速长大上膘,实现当年育肥出栏。

 

欧拉羊是藏绵羊中的肉用羊,体格高大,四肢硕长,腰背宽平,成年的欧拉羊像牛犊子一般大小,从远处遥望欧拉羊群,还以为是牛群。欧拉羊生长速度快,早期生长更快,而且爆发力强,可以同内蒙古的乌珠穆沁羊相媲美。欧拉羊体格大,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优势突出。成年公羊体重75.85kg,成年母羊58.51kg。在内蒙古羔 羊当年出栏的主导品种乌珠穆沁大尾羊,成年公羊体重为74.43 kg,成年母羊58.40kg,可见二者相差无几。

 

欧拉羊肉用性能非常突出,这在藏绵羊中是唯一的,是肉用羊当中的佼佼者。欧拉羊是土生土长的藏系羊,是藏绵羊中的一个亚型,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自然没有丝毫问题。十分珍贵难得。欧拉羊是青藏地区本土化的优秀肉羊品种,集中分布在甘肃省的玛曲地区,青海省的河南县、泽库县和久治县也数量众多。欧拉羊种羊资源丰富,是现成的基因库。是进行肉用方向杂交改良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

 

8.3青海贵南牧户养欧拉羔羊当年育肥出栏

 

青藏草原牧区对藏羔羊进行当年育肥出栏,可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赢效果:藏羔羊实现当年育肥出栏,牧民养羊的出栏率、商品率提高了,可以使牧民增收。羔羊肉好吃好卖价高,能够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养羊的经济效益。欧拉羊是土生土长的藏系羊,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自然没有丝毫问题。青海省海南州把欧拉羊这一种子资源杠杆化,利用欧拉羊调整优化当地的养羊结构,对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具有重要全局性意义。

 

贵南县充分挖掘利用本土良种欧拉种羊的带动作用,今年引进欧拉型种公羊300只,应用羔羊育肥技术发展肉羊产业,推行羔羊当年育肥出栏生产。吉贝是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森多乡的牧户,他看到现在羔羊肉比较值钱,就引入青藏高原上的欧拉羊做父本,以普通藏绵羊做母本,将自己家的细毛羊改良成了肉用羊, 1018日,藏羔羊总共出栏32只公羔。其中最大的羔羊为84市斤,平均毛重为63.75市斤/只。增重效果显著,对牧民的增收效果也非常突出。

 

青藏草原的季节性强,暖季是盛草期,是青藏草原畜牧业的黄金时期,因此,要充分地利用暖季,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盛草期。由于这段时间十分珍贵,所以要采取技术措施,让母羊提早在七月份配种,提前在冬季产羔。使羊羔度过哺乳期之后,在其采食利用青草能力最强的时候,正好与牧草返青期相吻合衔接,这时候羔羊正处在生长的旺盛期,青藏草原的牧草也处在盛草期。这样就能够使羊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完整的青草季节。

 

藏羔羊在夏秋盛草季节具有见青草即肥的特性,根据青藏高原草场季节性强的特点,藏羔羊的生长育肥,一定要抓住暖季,充分地利用暖季。暖季气候温暖,适合羔羊迅速生长发育。暖季是青藏草场牧草的生长季节,暖季牧草生长旺盛,产草数量多。牧草质量好,草场承载能力强,能满足牲畜大量采食的需要。

 

青藏草原的暖季稍纵即逝,时效性极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这时候要趁着青草茂盛,抓住牧草数量多、质量好的有利时机。趁着青藏高原氧气充足(青藏高原夏季比冬季氧气含量增加30%),趁着气候温暖适宜有利于牲畜生长,延长放牧时间。将放牧时间增加到 16小时以上,实行昼夜放牧,增加采食量,实行强度育肥,保证其在当年育肥出栏。

 

青藏草原草种结构不均衡,缺少富含蛋白质的豆科牧草,同时能量也不足。为实现当年育肥出栏,在青草期实施强度放牧的同时,对藏羔羊还要补饲精料。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以营养舔砖形式对藏羔羊进行精料补饲效果较好。营养舔砖中包括了食盐、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微量营养物质,也包含了膨化尿素和糊化玉米等营养成分。膨化尿素有针对性地廉价地解决了蛋白营养缺乏问题,糊化玉米能够提高能量饲料的使用效果。

 

8.4藏羔羊当年育肥出栏能够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藏系羊是青藏草原分布最广、拥有数量最多的畜种。藏系羊能够实现当年育肥出栏,饲养过程中不必经历冷季,相应减少了冬季损耗。提高了出栏率和商品率,有利于牧民增收。藏羔羊实现了当年育肥出栏,商品肉羊在秋季出栏了,越冬的只有种羊和母羊,冬春季牲畜数量减少,便减少了对饲草料的需求。冬春季节对母羊及羔羊进行舍饲喂养,不进行放牧,便消除了牲畜冬春季节的超载过牧现象。缓解了草畜矛盾,从而保护了极度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

 

青藏草原畜牧业是放牧型畜牧业,对草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对青藏草原保护建设,需要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不能为了发展畜牧业而废弃草原,也不能为了保护草原放弃畜牧业。必须把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的生计结合起来,要在草与畜之间找到平衡点,要实现鱼与熊掌兼得。就目前的情况,必须痛下决心实行减畜,让草原实现减负,才能化解草畜矛盾,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的平衡。保护青藏草原,减畜是突破口。在青藏高原实施减畜实现草畜平衡,养羊业首当其冲。

 

在青藏草原上,藏系羊约占牲畜总数的70%以上。羊是青藏草原分布最广的畜种,是青藏草原拥有数量最多的畜种。因此,羊也是青藏草原减畜的重点对象。藏羔羊实现了当年育肥出栏,青藏草原牲畜就能够实现季节性减员,青藏草原就实现了季节性休牧,冬春脆弱期的草原生态就能够得到保护。藏羔羊实现当年育肥出栏,牧民养羊的出栏率与商品率提高了。还能够让老羊肉变成羔羊肉,使羊肉产品更值钱。羔羊肉好吃好卖价高,让牧民能够在减畜的同时实现增收。

 

在青藏牧区实行藏羔羊当年育肥出栏,可以实现三赢的效果:第一,羔羊当年育肥出栏,牧民养羊的出栏率、商品率提高了,可以使牧民增收;其二,商品羔羊在当年秋季育肥出栏了,越冬的只有种羊和母羊,冬春季牲畜数量减少,减少了对饲草料的需求。冬春季节对母羊及羔羊进行舍饲喂养,不进行放牧,便消除了牲畜冬春季节的超载过牧现象。这样就缓解了草畜矛盾,从而保护了极度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第三,羔羊肉好吃好卖价高,提高了农牧民养羊的经济效益。

 

 

9章:白野猪生态化产业模式

白野猪是土洋结合的杂交猪,它的毛色是白颜色的,其父本公猪是来自长白山的纯种野猪。母本是大长杜‘洋三元’杂交猪。白野猪具有抗病力强的优点,可以获得健康安全放心的猪肉,增加了猪肉的附加价值

 

9.1白野猪健康养殖的技术路线

 

当前,影响养猪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生猪疫病问题,农药残留问题,对土壤水源大气的环境污染问题,江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低成本地加以解决。因此,要将生态化确立为我国健康养猪的技术路线。

 

9.1.1生猪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转变

生猪是有生命的动物,它不同于普通工业品。工厂化高密度的饲养方式,由于违背了动物的自然天性,剥夺了动物福利,在应激状态下生存,因此也危害了动物的健康。影响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主要是疫病与药残问题,疫病与药残的防控需要从源头入手,从养殖环节抓起,推动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转变。这是保证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动物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只有它们健康,人类才能健康。健康动物是通过健康饲养方式获得的,生态化饲养方式就是健康饲养方式。

 

生猪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转变,需要放弃对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等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用生态理性取代过头的物欲。把生猪从圈舍笼栏中释放出来,充分利用草地林地放牧饲养,给饲养动物以蓝天绿地新鲜的空气,自由运动的空间,让它们健康的生长不发病。

 

9.1.2养猪生产方式由种养分离向种养结合转变

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或集中化的养殖小区,造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脱节分离。一方面,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养猪业,粪便污物大量集中排放,对局部区域环境造成过量超载。另一方面,由于种养分离,导致土壤缺乏有机肥,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和耕地质量退化。

 

实行种养结合,把小型规模化的养猪活动安排在田间林地里,这样饲草饲料可以就近饲喂,节约运输人工等资源,属于资源节约型农牧业。农户将养猪活动分散在各自承包的田间地头或林地里,种养业有机组合在一起。养猪粪便作为肥料,也就近施入农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是循环型农业。

 

小型规模化养猪农户各自为战,化整为零地分散饲养,不搞集中化规模化的养猪小区,污物不会超载过量实现了污物的容量化控制,污染源分片包干就地解决,不蔓延扩展,从源头上治理了养猪污染,以资源化方式进行了环保处理,属于环境友好型农牧业。与工业化的治理方式相比较,这样的治理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基建设备等投入,也不必付出高额的环保运行费用,是资源节约型的低廉化治理。

 

9.2白野猪健康养殖的组织体系

 

在国际化市场化环境下,养猪业不再是农户或独家企业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把整个业链都联合起来。健康养殖是新理念,也是新模式,必须形成健康养猪产业链体系式。

 

在健康养猪产业链体系的微观层面,以小型规模化农户为微观经营主体。在中观层面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由其从事小型适度规模的生猪屠宰加工业,以区域目标市场为主实行地产地销。由产业链龙头将整个产业链组织起来,由其站在产业链高度和广度上进行产销协调。构建产业链系统整体优势,实现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9.2.1由产业链龙头主导构建健康猪宏观经营组织

健康猪产业链是一个关系全局的管理层面,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宏观经营层面。在这个需要高瞻远瞩的重要层面,我国却存在着管理空白,可以说是城门大开,处于无兵把守的状态。因此,需要构经营健康猪产业链宏观经营组织。这个农业宏观经营组织是服务业,是以垂直型网站为平台的服务组织,是一个虚拟一体化的产业联盟。

 

健康养猪的宏观经营组织是农产品协会,或是产业联盟。这个所谓的宏观经营组织,不是国家层面的宏观,而是产业链层面的宏观。从事健康养猪单位的饲养规模可以有大有小,细分产业链也可能有长有短,但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是一条独立运行的细分产业链体系。

 

健康养猪宏观经营组织需要与信息化结合,在互联网上开展科技推广,沟通成本低,推广成本低。利用互联网实行产加销虚拟一体化组织,组织成本低,交易成本低。小规模养猪农户要走赢大市场,不必靠自己动手去全面发展,可以加入某支舰队成为其队员,介入某条产业链成为网络平台的成员。

 

9.2.2以生猪细分产业链为单位设立协会等宏观组织

中国特色养猪业的主要特征是多样化,每一个生猪品种,都有不同的养殖环境,有不同的养殖方式,都有不同的市场区域。都有不同的消费者群,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我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养猪资源,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自己的人文历史资源,应生产独一无二的生猪产品。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是个性化的,都追求充分的个性化表达,采取规模化方式生产同质化的猪产品,无法满足个性消费需求,也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中国多样化的资源禀赋,不适合搞同质化的生猪产品,我国养猪业应该走多样化的道路。

 

我国健康养猪业应该以细分产业链为单位设立协会,负责经营整个细分产业链。实行品种组合实行多元化,充分发挥本土化品种的特色优势。饲料来源多样化,充分利用农户自有饲料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各省地州县都应该应根据各自的资源文化秉赋,生产独一无二的生猪产品。构建自己的健康养猪宏观经营组织,对本地区的细分产业链进行组织化经营。

 

9.3白野猪健康养殖的商业模式

 

健康养猪是一个理念,只是解决了产业发展方向问题。但方向并不等于路线,还需要顶层设计,要有路线图。其中,仅有技术路线不够,还要有组织路线,也要有商业路线。健康养猪要想在商业化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地域性特色品牌的支持,也需要有差异化高端产品的支撑,还要有专门化的销售渠道来保障。

 

9.3.1开发差异化高端猪肉产品

不同的猪种具有不同的肉质,加上不同的烹调技艺,形成了不同猪肉的差异化,形成了不同猪肉的品牌内涵,同时,也形成了中国高端猪肉产品细分市场的一个流派。我国拥有多样化的地理条件,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类型,气候条件也是多样化的。在此基础上,我国形成了数量丰富的猪种资源。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具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与生活习惯,形成了对猪肉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偏好。我国先民勤劳智慧,经长期驯养和精心选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猪种资源。这些多样化差别化的猪种资源,为开发差异化猪肉产品提供了素材,为培育众多差异化中国猪肉品牌提供了资源。

 

家餐馆团队开发的白野猪肉,是野猪与家猪杂交而成,产品有差异化独特性。白野猪肉颜色较深,瘦肉较多,肉质挺括,在外观上很容易识别出来。白野猪在口感上与普通猪肉差别很大,吃着较香,口感也极好。只要吃一口,就能品尝出来。

 

9.3.2培育特色化高端猪肉品牌

品牌需要创意,也需要培育。白野猪是特色猪肉品牌,是高档猪肉品牌,是个性化的猪肉品牌。白野猪品牌突出了字,强调了这个概念,是什么?野就是绿色天然,就是健康、安全、放心。白野猪是杂交野猪,其父本公猪是来自长白山的纯种野猪。所以称其为白野猪也能说得通。它的毛色是白颜色的,管它叫白野猪也能说的过去。

 

白野猪品牌也强调了野种这个概念,野种有个性,是猪坚强,有冲击拼搏玩命精神,消费者容易记住,也能够接受这个概念。只要白野猪这个概念能够进入人们心目中,能够迅速在消费者心智中落地生根,白野猪这个品牌只要镌刻在人们的头脑中,高档猪肉的天下就是白野猪的。

 

9.3.3构建专门化高端猪肉营销渠道

白野猪的专门营销渠道是<白野猪火锅店>,这种业态形式,投入少,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白野猪火锅>基本上是个夫妻店,不用雇厨师,也不大量雇服务员,人工费用较低。非常适合资金较少的人士加盟创业。

 

<白野猪火锅>是火锅店,是开在社区里的小型火锅店,火锅店与中餐馆不同,中餐馆菜品较多,需要厨师制作。而火锅店是傻瓜化制作,原料都是工业化生产的。野猪肉由基地工厂生产,在店里简单加工就可以了。

 

<白野猪火锅>选择火锅也太形式,是因为火锅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消费形式,已经拥有数量庞大的消费群。这一消费习惯已经形成。<白野猪火锅>要直接利用这一市场资源,直接与这个庞大的消费人群进行对接。<白野猪火锅>门槛低,不论手中钱多钱少,是不是搞过餐饮,开没开过饭店,都没关系,有我们的配套服务体系支撑,都可以顺利开店。

 

9.3.4打造封闭运行的产业链体系

健康养猪的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健康的,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需要产业链一体化运作。在<白野猪火锅>业态形式中,实行专用品牌,专供产品,专门渠道,形成封闭运行产业体系。

 

在白野猪产业体系中,白野猪是专用品牌,只在家餐馆系统内封闭使用,不允许在体系外面使用。白野猪肉是专供产品,在超市农贸里买不到。<白野猪火锅>的专供产品,都使用专门品牌,走专门的家餐馆销售渠道,在其他渠道不铺货销售。如同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实行封闭式管理,就可以防止渠道冲突,就可以控制窜货,从而避免价格体系紊乱,就使我们的商业利益得到保证。

 

通过构建封闭运行的产业体系,把定价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不会出现渠道冲突,不会出现窜货价格体系混乱等弊病。由我们掌控价格体系,并主导利益分配,把各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保证产业链成员不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使产业链能够稳定运行持续发展。

 

9.4挖掘利用野种猪基因库提升我国养猪业

 

中国是世界上养猪数量最多的国家,猪肉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市场。二十年前,欧美工厂化养猪模式引入我国,对我国传统养猪模式进行了改造重塑。提升了我国养猪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增加了我国猪肉的产量,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可以说成就辉煌功不可没。

 

但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工厂化养猪,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疫病种类多,且感染形式复杂化,造成了猪病的猖獗难以控制,不能持续发展等问题。目前,中国养猪业正处在转型期,需要引入野猪要素解决日益严重的疫病问题,用来解决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工厂化饲养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9.4.1利用本土野猪提高猪群抗逆性抗病力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饲养猪只在封闭式高密度的环境下生存,对疫病抵抗力降低,新病老病交织多病齐发,难以预防和控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经常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动摇了农民养猪的信心,导致生产萎缩,已成为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的我国养猪业,倍受各种各样疫病的困扰,以高瘦肉率高生长性为目标,选育出来的进口洋猪品种,已难以适应。抗病力已成为世界各国育种改良的首选目标,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种质资源基因库,通过生物多样性途经,将野种猪纳入经济杂交组合之中,提高抗逆性抗病力。

 

我国养猪业对西方工厂化模式是配套引入的,在品种结构上形成了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组合。这种清一色的杂交组合,违背了生物多样性规律,存在对某些疾病过度敏感的缺陷,容易导致某种疾病的猖獗大爆发。白野猪模式激进地没有推倒重来,仍以洋三元或洋二元为母本,用本土野猪做父本进行提升转型。

 

白野猪杂交组合种群基础丰富,洋三元杂交猪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白野猪母本几乎遍地都是。引入野猪做父本,能够提升抗逆性、抗病力、耐粗饲、耐应激能力。通过引入野猪血液,通过生物多样性提高猪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同时野猪的抗逆性也提高了抗应激的能力,提高白野猪群的免疫力。

 

9.4.2满足消费者对猪肉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现在,我国消费者已经分化成多种多样的人群,具备了多元化的显著特点。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对猪肉产品的需求,需要不同档次的猪肉产品,需要不同特色的猪肉产品。需要不同价位的猪肉产品,需要不同质量标准的猪肉产品。特别是中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对猪肉产品已经有了更新换代的需求,为高端特色猪肉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为猪肉产品的品牌溢价,为优质特色猪肉产品增值创造了条件,为饲养中国特色野种猪提供了市场机会。

 

我国猪的遗传背景多样,各地都拥有自己的优质特色猪种,有不同时期从不同国家引进的现代品种猪,有各具特点的中国地方良种猪、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野种猪、可以杂交组合出各种土洋结合猪,可以形成数量众多的地域生态型产品,可以生产风味多样的特色产品。利用品种特征实现品牌特色化,利用地域特色实现品牌多样化,利用饮食文化实现品牌个性化。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9.4.3通过饲料本土化多元化降成本避风险

由于白野猪含有野猪血液,具有较强的耐粗饲特性,养猪户配套种植籽粒苋、饲用甜菜、苜蓿草等高产优质青绿饲料,以部分地替代商品精饲料,减轻了对玉米和豆粕的依赖,以降低饲料成本。农户在自家土地上种植青精粗饲料,实现饲料来源本土化与多元化,摆脱玉米 + 豆粕+添加剂的美国模式束缚,减少对进口大豆(粕)的依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因素造成的原料价格波动市场风险。

 

9.4.4采取生态化饲养方式解决养猪污染问题

由于白野猪含有野猪血液,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优点,能适应舍饲与放牧结合的饲养方式,可以选择在田边地头实行生态化饲养。农户采取林地草地生态化放牧饲养方式,农户化整为零地把养猪点分散在田间地头。这样在田间种植的青绿饲料可以就地饲喂,养猪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就地施入田间。资源化低成本地解决了养猪粪便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种养结合提高了土壤肥力,解决了土壤有机质下降问题。

 

9.4.5开拓了获得健康安全放心猪肉产品途径

中国特色野猪肉需要拥有优秀肉质,能满足人们对美味的追求,白野猪是打造优质精品猪肉的好素材,更是开发极品猪肉的优势资源。对提升我国猪肉产品的档次,促进我国生猪产品多元化局面的形成,摆脱洋三元一统天下的同质化困境。白野猪与洋种猪相比,更适合放牧饲养。可以阶段性地安排林地草地放牧,满足生猪对动物福利的要求,提高其健康水平。获得了健康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增加了猪肉的附加价值。

 

9.5白野猪采取生态节能种养结合循环生产方式

 

我国养猪业简单照搬美国规模化养猪模式,生猪产业具备了同质化大宗化特征,被国际资本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金融化操作,生猪价格不断出现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多灾多难的养猪生产局面说明,现行的工业化养猪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不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没有出路。养猪生产中出现的疫病困扰,是工业化生产方式造成的。养殖污物污染是规模化与集中化饲养方式造成的。

 

还有土壤质量退化肥力下降,是种养分离的饲养方式造成的。不断发生的猪贱伤农现象是向消费者倾斜的利益分配导向造成的。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把我国养猪业建设成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支撑的产业,建设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成为国人提供健康安全放心肉食品的产业。沿着生态化方向转变养猪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

 

白野猪等优质特色猪种具有适应性强的优点,能够采取舍饲与放牧结合的饲养方式,可以选择在田边地头实行生态化饲养。农户采取林地草地生态化放牧饲养方式,满足生猪基本的动物福利要求,获得健康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增加了猪肉的附加价值。白野猪化整为零地把养猪分散在田间地头。这样,在田间种植的青绿饲料可以就地饲喂,养猪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就地施入田间,实行种养有机结合无缝对接。

 

白野猪实行以户为单位小规模分散饲养,不会发生粪便污物超载过量污染环境的现象。资源化低成本地解决了养猪粪便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种养结合提高了土壤肥力,解决了土壤有机质下降问题。以农户为单位化整为零小型规模化养猪,缩小了猪群的单位数量,群与群之间也拉开距离,能够有效防止疫病集中爆发火烧连营。白野猪模式可以获得健康安全放心的特色猪肉,也能够减少疫病给生产者造成的损失。

 

9.5.1白野猪夏季牧场选址建设与管理

白野猪有冬牧场和夏牧场,寒冷的冬天在冬牧场里饲养,炎热的夏季则转移到夏牧场饲养。白野猪夏牧场不建固定猪舍,也没有土建的围墙,不用配套水电基础设施。白野猪夏牧场基本不占用耕地,是节地型养猪。白野猪牧场不建厂房,不需投白野猪夏牧场建在田间地边。

 

白野猪生态牧场选址在临近农田的树林中,选址可见缝插针,可圆可方,可大可小,可因地制宜地建设。且投资甚小,不建固定猪舍与围墙,不用配套水电基础设施。强调树木是为了夏季披荫,由于树木提供荫凉,使猪避免了太阳暴晒,免除了热应激造成的危害。

 

白野猪夏牧场建在田边地头,选择有树木庇荫的地方建场。白野猪生态牧场靠近农田,是为了让养猪粪便作为肥料直接进入农田变废为宝,不至于对土壤水源大气造成污染,也不用投资建设环保排污设施,降低环保运行费用。在秋冬庄稼收获后,将农田作为放牧运动场地,养猪粪便直接排放在农田里。

 

白野猪生态化养殖实行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紧密结合,生态化饲养场可建在农田耕地旁边,也可选址在蔬菜保护地种植区的旁边。由于靠近农田,农户可利用自家的耕地种植籽粒苋等优质高产的青饲料养猪,部分地替代商品精饲料,节省商品饲料的使用量,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白野猪生态牧场建在田间地边,养猪粪便及时转化为肥料变废为宝。由于是小型规模化饲养,每农户仅为1020头的饲养规模,又是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农户分散在自家的田间地头饲养。不会超载过牧,使单位土地面积承担过量的粪便污物,也不会对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属于循环经济的内容。投资少,适合小规模农户采取种养结合方式饲养。

 

9.5.2白野猪冬季牧场的猪舍设施

严寒的冬季养猪,主要矛盾是保温增温.白野猪冬猪场建在田间地头,是个半地下的塑料棚。半地下野猪舍一方面利用地温保暖。还通过塑料棚利用太阳光能增温,晚上盖上草帘子则可保温。这样,在严寒的冬季里养猪,可以不消耗煤炭等能源。利用不花钱的太阳光能和地温,就能满足白野猪生产的需要。

 

白野猪生态牧场不建设投资较大的固定猪舍。白野猪是生态化饲养,需要有放牧运动的程序,冬猪场建在田间地头。在冬季里,利用中午前后天气暖和的时段,在已经收割的庄稼地里,进行放牧运动。这样,养猪的粪便直接排放在田地里,农民不必再进行垫圈起粪送粪运输等劳作,省人省车省钱。

 

白野猪不是自繁自养模式。因为饲养基础母猪与公猪,需要多方面的专门技术,不是普通养猪农户所能掌握的。因此,白野猪模式不提倡自繁自养,而是由专业养猪场饲养公母猪繁育仔猪,由他们为当地的育肥猪养殖户提供仔猪。农户所饲养的仔猪由种猪场提供,农户只养育肥猪,它拥有充分的选择权,选择权就是主动权。

 

白野猪养殖户可以选择养,也可以选择不养,可多养可少养。在出栏时间上可以选择提早,也可以选择延后。它可以选择只在夏猪场养猪,也可以选择仅在冬猪场养猪,也可以既在夏猪场养猪,也在冬猪场养猪。完全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的条件进行安排,并动态地进行调整,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抓机遇,能避风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9.5.3白野猪生态化饲养场的设备选择

在白野猪模式里,采取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生态化放牧饲养方式,低成本地予以解决,将生态化牧场建设在临近耕地的树林中,以资源化的方式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中,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养猪,农户之间又各自为战,化整为零地养猪,不搞集中化地养猪小区,不会超载过牧污染环境,不必投入环保设施高成本地排污。

 

白野猪生态牧场不主张土建围墙,用水泥杆刺线围栏或建生物墙,为防止猪逃逸乱跑,发生毁坏庄稼或丢失现象,可设脚绊控制其行动。夏季利用树木披荫防暑,冬季利用半地下塑料棚保温增温。冬猪舍地面为斜坡式铺立砖,为水泥钢筋网圆形料槽,鸭舌式自动饮水器。不投资建设水电设施,用毛驴车拉水。

 

9.6农户种养结合自产青粗饲料减轻对玉米的依赖

 

现在,养猪所需饲料玉米已经成为金融化产品。由于饲料原料玉米被金融化操作,价格经常剧烈波动,大起大落成为家常便饭。当前的玉米价格上涨就是金融性涨价。玉米大豆由于国际化因素涨价导致饲料成本提高,连锁反应必然传导到生猪产业链。我国养猪业由于品种是单一的洋三元,在饲料结构上高度依赖玉米豆粕,自然会引发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在白野猪模式中,养殖户实行种养结合生产方式,自家配套种植籽粒苋等高产优质青绿饲料。可以部分地替代商品精饲料,减轻了对玉米和豆粕的依赖,以降低饲料成本。农户在自家土地上种植青精粗饲料,实现饲料来源本土化多元化,摆脱玉米 + 豆粕+添加剂的美国模式束缚,减少对进口大豆(粕)的依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因素造成的原料价格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

 

白野猪是杂食动物,具有耐粗饲的特性,对牧草青绿饲料的利用能力相当突出。青绿饲料的营养成分能被白野猪充分消化吸收。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育肥白野猪每天可以搭配牧草鲜重5千克~8千克,白野猪母猪可饲喂10千克~12千克。一般牧草鲜草亩产约在1万千克~1.5万千克,种植1亩牧草所收获的鲜草,可以满足20头白野猪育肥猪的搭配饲喂量。给白野猪常年饲喂青绿饲料,可以收到以青补精,降本增效的作用。

 

籽粒苋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青绿饲料,每亩产量高达10吨以上。籽粒苋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是饲养白野猪与黑野猪的优质青饲料。饲喂时添加比例可占20%左右,种植一亩籽粒苋,可养25--30头白野猪或者黑野猪。如将籽粒苋与苜蓿草结合起来更好,由于紫花苜蓿返青早,在4月初即可刈割饲喂。而籽粒苋在7月份才能够大量收割饲喂。养猪户上半年以饲喂苜蓿草为主,下半年以饲喂籽粒苋为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