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s: Franklin Marshall Sac Chanel Chaussure Converse Nike France Abercrombie Longchamp Pas Cher Polo Ralph Lauren Sacoche Louis Vuitton Abercrombie Milano
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区羔羊产业模式
作者:生态畜牧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068  更新时间:2015/3/27 15:54:38  文章录入:张东波  责任编辑:张东波


 

农区羔羊产业模式

 

一、农羔羊模式饲草饲料成本低是羔多肉好羊

 

农羔羊是羔多肉好羊,母本小尾寒羊具有高繁殖力的特长,父本乌珠穆沁大尾羊拥有肉质优的优势。利用玉米秸青贮开发“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利用农牧副产物生产发酵蛋白饲料,实现了饲草饲料同时低成本。

 

1、羔羊产地由牧区向农区进行地域转移

 

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天气日益严重,也由于牲畜超载过牧草原压力越来越大。在草畜矛盾越来越突出异常尖锐的今天,人类的利益太平必然会向着草原生态倾斜。在要“羊肉”还是要“草原”这个天平上,人们只能选择草原,因为草原生态是全局利益。肉羊是局部经济利益,局部利益需要服从全局利益。因此,草原牧区养羊的数量只能越来越少。肉羔羊产业需要由草原牧区向农区进行地域转移。

 

2、变一季出栏为一年四季随时出栏

 

我国东北农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农区蒙羔羊父母本种群数量庞大,繁殖力强,可以迅速上量形成较大规模,形成蒙羔羊产业集群。通过错季配种、错季产羔、错季出栏,实现一年四季随时出栏。变卖冻肉为卖鲜肉,把贮羊肉变成贮活羊。这样,生产企业就消灭了库存,降低了羊肉交易成本。延长了生产时间季节,提高了产销活动的市场灵活性,提升了羊肉产业的竞争力。

 

3,在农区推行农牧种养结合生产方式

 

在我国要把农区与牧区结合起来发展,实行种植业与饲养业的紧密结合,实现家畜与农田的系统耦合。实施农牧结合系统工程,农区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转型的内容是农牧结合,是种养结合。转型后的农区既是农区也是牧区,转型后的农民,既是农民也是牧民。农中有牧,牧中有农,农牧结合融为一体。

 

4,把玉米秸开发成量大质优价廉的饲草资源

 

农区发展畜牧业同牧区相比,缺乏草原草场等放牧资源。但农区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其饲草资源量超过牧区。特别是我国玉米产区,年产玉米秸约2亿吨,如果能够有效开发利用,这些玉米秸资源就可以成为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玉米秸经过青贮,还是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

 

5,将东北内蒙地区定位为肉羔羊主产区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等盛产玉米的农区,拥有巨量的玉米秸资源,采取免铡就近青贮技术,可以将其开发成质优、量大、价廉的饲草资源,为肉羔羊规模化发展提供饲草支撑。这一区域还拥有玉米等能量饲料资源,能够为肉羊短期育肥提供精料支撑。这一区域饲草和饲料资源都很丰富,发展肉羔羊产业有物质基础保障。玉米产区将农区蒙羔羊的饲草、饲料两大问题都解决了,因此玉米产区是肉羔羊的优势产区。 

 

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大尾羊这一本土化的品种组合,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种源充足种群庞大,能够大规模地商品化生产。农户可以种养结合自繁自养,羔羊是自家母羊生产的,饲草料是自家土地种植的,不必向市场大量购买,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以较低的成本饲养生产,提高了竞争力。农区蒙羔羊在品质特色上,以较肥不瘦的肉质,适合国内外羊肉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并能一年四季长年繁殖饲养出栏。

 

二、农羔羊父母本取长补短发挥出质与量双重优势

 

农羔羊父母本都是中国本土肉羊,二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小尾寒羊发挥了多羔多胎高繁殖力的优点,大尾羊发挥了肉质优的长处,这一杂交组合是“美满婚姻”。把双亲的优点都充分发挥出来了,把缺点都克服了。

 

农区蒙羔羊在品种组合上,实行农区和牧区的地域性肉羊品种结合。其父本是乌珠穆沁大尾羊,来自于草原牧区。其母本是小尾寒羊,来自于山东河南农区。乌珠穆沁羊是蒙古羊,小尾寒羊也是蒙古羊,二者属于共同的祖先,在历史上一个留守牧区在草原上发展,一个南下在农区扎根繁衍。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们又与时俱进地走到一起来。

 

1、采取“虚拟配套系”方式制种成本低

 

采取虚拟方式建设配套系,是多快好省的供种方式。农区蒙羔羊的父本是乌珠穆沁大尾羊,在乌珠穆沁草原种群数量庞大质量优秀,母本小尾寒羊在山东河南农区也数量庞大质量优秀。农区肉羔羊的父本母本都是现成的,种群庞大且数量充足,不用花钱建设专门的种羊场。采取虚拟方式即可形成供种体系,直接组合经济杂交,就能迅速形成产业规模。

 

虚拟配套系统是成本最低的配套系,是最容易商业化的配套系,能够构建虚拟配套系是最理想的供种方式。农区肉羔羊种羊价格低,农户买得起,可以采取本交方式生产繁育。农牧民操作简单容易,不麻烦不费劲,农牧民愿意接受,容易推广普及。农区肉羔羊父母本种群数量庞大,繁殖力强,可以迅速上量形成较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

 

2、本土化肉羊品种自然市场生态适应性强

 

究竟是远涉重洋引进的“洋品种”好,还是就地取材的“土品种”好,这要具体而论,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注重实践看实际效果。首先,要看自然生态适应性方面的表现,农区肉羔羊的双亲都是中国本土肉羊,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在自然生态适应性方面,都优于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

 

第二,父本乌珠穆沁大尾羊优点是肉用性能好,肉质较肥口感香,适合中国人涮火锅的消费需求偏好。而引进的外国种羊肉质较瘦,不适合喜食略肥羊肉的中国消费者。在市场生态适应性方面,本土化的乌珠穆沁大尾羊占有优势。这一优势可成为中国本土肉羊立足市场的基石。

 

3、父母本取长补短发挥出质与量双重优势

 

农区蒙羔羊的妈妈是小尾寒羊,她是个多情的“女人”,一年四季都会发情,都能配种,繁殖能力特强,一年能生两窝羊羔子,一胎能生出23头羔娃子;小尾寒羊母性优点在绵羊种群里是最强的,可以说中国第一,世界闻名。农区蒙羔羊的爸爸是内蒙古大尾羊,生长速度快个头大,五个月就能达到出栏标准。大尾羊肉质最能征服中国消费者的舌头。

 

180二尾羔羊没有辜负双亲的期望,继承了爸爸大尾羊,妈妈小尾羊的优点,大尾羊同小尾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它们的结合是“美满婚姻”,实现了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小尾寒羊作母本当妈妈,非常称职合格,多羔多胎繁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它们的宝贝儿子酷似它的爸爸,肉质香嫩不肥不瘦,非常适合涮火锅吃烧烤。

 

母本小尾寒羊与父本大尾羊都是中国本土肉羊,适应性抗逆性都优于国外引进肉羊品种。二者互相取长补短:发挥了小尾寒羊多羔多胎高繁殖能力的优点,规避了肉质差的缺点。大尾羊发挥了肉质优的长处,克服了尾巴大膘油多的缺憾。农区蒙羔羊把双亲的优点都充分发挥出来了,把缺点都克服了,可以说这一杂交组合是“美满婚姻”。

 

三、将玉米秸开发成‘质优价廉量大’的羔羊饲草资源

 

农区玉米秸是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青贮玉米秸还是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采取省工简便的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可以在时间紧人手紧张的秋收大忙季节,实现玉米秸的快速大量青贮。

 

我国的养牛业来看,国际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与国际竞争对手澳大利亚、新西兰相比,在饲养成本方面缺乏竞争力。主要是我们的肉牛饲草饲料成本高,我们的奶牛同肉牛一样,也是饲料饲草成本高,因而陷入了困境。

 

新西兰草场实行私有化,牧场主自家拥有草场,自家的奶牛吃自家草地上的饲草,不用花钱买饲草,饲草成本是最低的,几乎是零成本。在我国养奶牛或者肉牛,由于追求规模化经营,养牛户自家没有草场资源,也缺少种植饲草料的配套土地。因此,饲草需要购买,饲料也需要购买,由于养牛户缺乏“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提高了奶牛及肉牛的饲养成本。

 

人类为什么会去养牛?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即牛能够将人类不能利用的牧草秸秆转化为肉奶等食品。牛有‘把不值钱的东西’转化为‘值钱的东西’的本事。如果牛吃进去的是奶,挤出来的是草,由于得不偿失,人们就不会去养牛。

 

在我国发展肉牛业需要饲草条件,需要有廉价的饲草资源。如果买草买料养牛,如果高价地获得饲草,就会增大饲草成本,就会得不偿失。当前,我国肉牛业特别需要低饲草成本的支持。养牛户的饲草资源,不仅要廉价,而且还要量大。因为牛个体较大,相应地饭量也大,需要的饲草量较多。

 

同时,饲草来源不仅要价廉和量大,还得要质优,不然牛吃了不长肉、产奶少,仅能维持生命,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发展养牛业不能笼统地讲饲草资源,而是需要廉价地解决饲草资源,需要获得量大的饲草资源,还必须是质优的饲草资源。

 

羔羊肉牛养殖环节的商业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只有具备低饲养成本的条件才能生存。美国的肉牛分布区域,主要由该地区是否拥有低价牧草和粗饲料来决定。西部和西南部的大面积土地由于得不到充足的降雨,只能种草而不能种植粮食作物,因而成为种草放牧养牛的区域。(《动物科学概论》张沅傅金恋著译)

 

由此可以看出,养羊养牛业能不能大发展,什么地方可以成为优势产区。取决于该区域是否用优质、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解决不了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资源问题,发展养羊养牛业就是搞无米之炊,难以持续发展,也不会有什么戏。 

 

中国是饲草资源异常缺乏的国家,农区养羊养牛要将目光盯在农作物秸秆上。只有在玉米秸问题上实现突破,我国的农区养羊养牛业才有戏,因为这是我国农区唯一量大价廉的饲草资源。东北中原西北地区的玉米秸资源,是数量巨大的饲草资源,也是价格低廉的饲草资源。玉米秸经过青贮,还是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草资源。青贮可以提高适口性,提高消化率,提高营养价值,是玉米秸利用的最佳方式,在全世界被普遍采用。

 

国外普遍推行玉米全株青贮,种植的是专用青贮玉米,连秆带穗全株切碎,制成青贮饲料。这种方式提高了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大大提高了能量、蛋白质的收获量。在中国玉米产区,农民不愿接受玉米连秆带穗全株青贮,认为不把籽实收获起来,地等于白种了。实行玉米带穗全株青贮,不仅存在农民心理习惯障碍,也存在着比较利益低、机会成本高的问题。现在畜牧业收益低风险大,农民将玉米粒与秸秆一起贮在地下,用来饲喂牛羊草食动物,最终能否挣到钱是未知数没把握,自然不愿带籽实全株青贮。

   

采取铡切青贮方式,虽然能够保证质量和饲喂方便,但在人手紧张、车辆缺乏的秋收大忙季节无法实施。待到收割时,玉米秸秆已经枯黄,丧失了玉米秸青贮地大好时机。玉米穗达到乳蜡熟期可以收获,而玉米秸仍然青绿,适合青贮的这段时间极短,仅二三周时间。这段时间非常宝贵,转瞬即逝,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就会错失良机。只有采取省人、省钱又操作简单的“免铡就近青贮”,采取极为省工简便的不铡切整株青贮、不长距离运输的就近青贮。才能够在短短的两三周内,将青绿玉米秸青贮入坑。

 

玉米秸免锄就近青贮采取逆向操作的方式,由传统的“先铡碎后青贮”转变为“先青贮后铡碎”,对切铡时间进行置换,把农忙时的工作转移到农闲时来干。待到饲喂的时候,农忙季节已过,有充分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切铡处理,实行边铡边喂。玉米秸免铡整株就近青贮好处多多,可以使玉米秸由地面堆放变为地下青贮,不占地面空间,不污染村庄庭院,减少火灾风险,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